布加迪威航編年史 車界與藝術界的奇葩
【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世上總有些可遇不可求的事物,哪怕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亦是如此,全球限量產銷300臺的布加迪威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威航是一個工程項目,包工頭是前大眾集團掌門人費迪南德.皮耶希。老前輩以驚人的膽識和魄力,掏巨資實施該工程,以至于布加迪這個沒落的法國品牌東山再起,回歸輝煌。筆者在此提醒各位看官,本文不是布加迪品牌的發家史,也不是威航跑車的解析文章,僅為威航車型從誕生發展至今的一篇回顧。若你對威航感些興趣,那就趕緊登上本文這條賊船。
要是兜兒里有銀子,誰愿意錯過威航這樣的騷車?筆者每每想到這里,無奈的悲涼情緒瞬間涌上心頭。還是言歸正傳,1995年,經營不善的布加迪欠下銀行巨額債務被逼破產,大眾集團于1998年正式完成對布加迪的收購,也就在同年,總舵主皮耶希先生決定要讓布加迪咸魚翻身甚至再續輝煌。威航的誕生是一局比沙縣小吃還要大的棋,它對于布加迪品牌而言猶如“的盧之于劉備”。從2004年9月正式投產至今,布加迪純靠這一款車打天下,結果是威航不但救布加迪于水火,更傳奇般的將這個品牌帶入有史以來的新高度。
概念雛形期(1999-2004)
1999年的日內瓦車展,賓利牽來了Hunaudières概念車(這時的賓利亦是大眾集團的囊中物),這部車搭載了大眾集團首臺W型16缸引擎,采用自然進氣模式,許多車迷都熱忱于它的外形設計以及性能表現,很少人會察覺到,大眾此舉旨在為布加迪的新車鋪路。
從這臺W16引擎的參數來看,大眾那次玩的比較狠,可誰都想不到布加迪的威航第一次搭載8.0L W16四渦輪增壓引擎依然往后推了3年多。
1999年布加迪18/3 Chiron概念車
1999年法蘭克福車展,由喬治亞羅親自操刀設計的18/3 Chiron概念車登上展臺,面相上已經初具后來威航的風格。該車體內潛藏一具W型18缸引擎,但性能參數卻不及賓利Hunaudières體內那臺W16。
W型18缸引擎的最大功率為414kW(536PS),排量為6.25L,峰值扭矩650Nm;布加迪同年的東京車展正式發布了Veyron(威航)的首部概念車-Veyron 18/4概念車。
1999年威航18/4概念車
布加迪敲定Veyron作為旗下全新超跑的名字是有來歷的,1939年,駕駛著布加迪57型賽車勇冠三軍,獲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的法國車皮雷斯.貝隆(Pieres Veyron)正是官方用作定名的參考對象。國內的車迷以前一直稱其為威龍,2008年北京車展布加迪正式進入國內市場,官方定名“威航”。
1999年日本東京車展,Veyron 18/4概念車破殼而出,皮耶希御駕親征,隆重宣布該車一定會量產,預計時間在2004年前后。此車搭載了和18/3 Chiron概念車完全相通的W18缸引擎,四驅系統和Chiron一樣直接從蘭博基尼的鬼怪VT(Diablo VT)身上剝下來。從上圖不難看出, Veyron18/4概念車和威航的量產型號相比略顯青澀。
2001年威航16/4概念車
此乃和量產型號最為接近的威航概念車,雖然看似非常簡潔,但是從1999年至2003年期間,廠方團隊一直在不間斷的對威航做路試,截至2004年量產前,11臺廠方原型車均完成了10萬公里的行駛路程,此后又進行了5萬公里的苛刻道路環境測試。據聞,工程團隊光是在解決W16引擎的散熱問題上都進行了不下千次的試驗,總耗時接近3年。
W16引擎基本定格,量產之后用的也是這臺機器,當時這部概念車創下的極速記錄為403km/h,和后來的量產車408.47km/h相差約5km/h,但千萬不要小看了這5km/h的差值,在時速400km/h的情況下,能繼續攀升1km/h比登天還難!由此可見,工程團隊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削尖了腦袋在思考怎樣讓威航量產后成為世界第一快車。
2002年威航16/4預產型號
布加迪在2002年正式推出威航的預產型號,所謂的預產型號就是提前將量產型號公諸于世。其外觀和內飾的設計基本和量產型號完全一樣。極致且可靠的性能、苛刻的選料用材以及充滿藝術氣息、天馬行空的設計真正讓威航成為車壇瑰寶。
引擎部分和16/4概念車完全一樣,只是外殼造型有所變化。預產型號的傳動系統已裝入Ricardo監制的7速DSG雙離合變速器,此7速DSG絕非大眾速騰1.4TSI那臺DSG。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讓速騰的7速DSG承受1250Nm的扭矩,整個變速箱會瞬間變成一個盛滿鐵屑的垃圾桶。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