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韶關:雙峰南雄 氣貫長虹
雙峰寨
雙峰寨始建于清光緒己亥年(1899年),由李自勝籌金3萬兩,前后用了12年時間建成,是大革命時期的紅色堡壘。
雙峰寨的外形成長方形,用石灰及青磚砌成,有一個主樓和四個炮樓,其間有圍墻相連。寨外周圍護城河寬13.7米,水深1.5米,是少有的巨型寨堡。寨內四周均建有瓦面蓋頂的走廊,其中又分上下走廊,走廊溝通五個樓角,每隔3.9米有一小炮眼,包括五個炮樓在內共有55個炮眼。寨樓居高臨下,便于據守。寨中心有近4000平方米的空坪,是當年趙義軍練兵場。1927年,以阮嘯仙為首的中共黨員在石塘一帶組織農民暴動并建立了紅色政權,1928年,石塘鄉的農民自衛軍和人民群眾700多人在雙峰寨與國民黨反動軍隊進行長達8個月震撼粵北的雙峰寨保衛戰。
解放前的雙峰寨因戰爭的創傷和長年風雨侵蝕,已是滿目瘡痍。解放后政府曾多次撥款維修。1978年,雙峰寨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仁化縣石塘鎮
觀賞指數:★★★
古老的梅關古道,向世人訴說著一段段革命故事.
梅嶺是“贛南三年游擊戰爭”的主要根據地。1935年至1937年,項英、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梅嶺一帶堅持游擊戰爭,開辟了紅色贛粵邊根據地。在那艱苦的歲月里,這里的人民、這里的山嶺和溪流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為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陳毅氣貫長虹的《登大庚嶺》、《偷渡梅關》、《梅嶺三章》等革命詩篇,使這座歷史名山增添異彩,名揚天下。
1936年的冬天,由于陳海叛變,陳毅在梅關經歷了一場生死攸關的歷險。為避開敵人的搜查,陳毅和特委人員晝伏草叢,夜里轉移,在梅山范圍內與敵人周旋,一連二十多天,不敢動煙火,也沒有糧食可吃,只能嚼野果、野菜充饑。疲憊不堪的敵人一無所獲,只得撤回大余城。
如今,沿途建筑已修復,廣植梅樹,重立詩碑,使古老的梅關和驛道重放異彩,梅嶺到處是疏影橫斜,迎風傲霜的梅樹,驛道亭閣皆掩映在郁郁蒼蒼的梅林之中。古老的梅關古道,向后人訴說著這一段驚險的紅色歷史。
地址:韶關南雄
觀賞指數:★★★★
附近景點:珠璣古巷、水口戰役紀念公園、丹霞山。
路線:從廣州出發,沿106國道北行前往韶關。106國道自官渡起折向西北,沿途青山綠水,風景不錯。另外,從廣州出發也可走京珠高速,在曲江縣沙溪、馬壩出口轉走106國道到韶關。若保持60-80公里的時速,到韶關約需4-5小時。
在韶關市區用過午飯,然后駕車進入323國道,經過始興,到達南雄縣城。可以在南雄先找旅館。也可繼續前行,到達梅嶺住度假山莊。安頓好后,可徒步上梅關古道,走到粵贛省界,感受一腳跨兩省的豪邁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