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寺鎮山之寶:六祖真身像
南華寺概況
南華寺座落在廣東省曲江縣馬壩東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韶關市區24公里。是中國佛教著名古剎之一,是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南華寺初名寶林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監三年(504)。唐代敕名中興寺、法泉寺。宋開寶三年(970)賜額南華禪寺,沿用至今。因禪宗六祖慧能(亦作惠能)在此弘法,也稱六祖道場。
六祖慧能在此傳授佛法37年,法眼宗遠傳世界各地,因而南華寺有“祖庭”之稱。 南華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鑒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經有1480年的歷史。經歷代修建,現有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寺前有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寶殿;中部有鐘樓、鼓樓、大雄寶殿、齋堂、藏經閣、靈照塔、祖殿、方丈室等。寺后有卓錫泉(俗稱九龍泉)。寺的周圍古樹繁茂,環境幽靜,寺后有幾株高達四十米的古水松,是世界上稀有的樹木。
南華寺鎮山之寶流傳萬古的六祖真身像
南華寺最珍貴的文物,就是被僧人稱作鎮山之寶的六祖真身像了。六祖真身像供奉在紅墻綠瓦、古色古香的六祖殿內。據廣東省考古學家徐恒彬、韶關市博物館和南華寺僧人考證和研究,這座六祖造像的確是以六祖慧能的肉身為基礎,用中國獨特的造像方法——夾苧法塑造的。
其法是:慧能圓寂前,身披袈裟,雙腿盤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體內營養和水分逐漸耗盡,最終坐化圓寂。然后將遺體放在兩個蓋密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經過相當時間后,內臟和遺體上的有機物腐爛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斷產生熱氣,水分被吸干,變成坐式肉身干體。然后進行塑造。先上香泥,其次加布,再以鐵葉、漆布固頸。由于方辨是慧能弟子,不止一次為慧能塑過像,對他的音容相貌、氣質神態有深刻的了解,因此這尊塑像很成功的反映出慧能超脫的氣質和高僧的形象,成為流傳萬古的真身像。
南華寺藏經閣
六祖真身像歷史
唐代宗時(762—779)下詔賜六祖真身像為“國寶”,令寺僧嚴格守護。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又詔謚“大鑒禪師”,安置六祖真身像的塔為“靈照之塔”。北宋初年,塔毀于戰火,而六祖真身像為守塔僧保護,毫發未損。宋太宗建“太平興國之塔”,安供六祖真身像。元朝政府兩次下圣旨,在南華寺內,“使臣不下榻,不得索取鋪馬,不得征收地稅,商稅,不得搶奪寺院所屬土地、河流、人畜、園林、碾磨、店舍”。明成化十三年(1477),改木塔為磚塔,并造六祖殿,安置六祖真身像。因塔內和六祖殿供奉真身像之處地勢較高,比較干燥,加上歷代王朝特殊的禮遇和僧人精心的保護,使這尊塑像經歷了一千二百多年的滄桑而保存下來。
韶關南華寺
南華寺牌坊
南華寺大雄寶殿 南華寺藏經閣 南華寺靈照塔 南華寺宋代木雕五百羅漢群像
寺內木雕五百羅漢造像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羅漢群像。
美食信息
到韶關一定要吃爆炒坑螺。山坑螺呈圓錐形,如小手指大小,每年秋天是吃山坑螺的最佳時節。
韶關地區爆炒山坑螺的方法很精細,先將螺放入清水浸凈后再放入冷雞湯中浸泡喂養,以增加其鮮甜。爆炒時要配齊青椒、紫須、姜、蔥等佐料,炒好以后的山坑螺香鮮無比。在街邊小店和夜宵排檔上都能吃到。
龍歸冷水肚是曲江縣龍歸鎮的特色菜,其實就是豬肚做的,但鮮香酥嫩,韶關人非常愛吃,常常會專程去龍歸吃。這道菜采用猛火煮、冷水浸(而且是用當地冰涼的井水浸)的方法,將豬肚煮得很透,加上好的佐料,燒成后香郁肉甜,風味獨特。這道菜的具體烹制方法是保秘的,所以只有去龍歸才有吃到最正宗的。
南華寺附近的飯店用餐較差.
其他信息
·門票:20元 沒有學生票,要開證明才能有優惠。
·電話: 0751—523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