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看飛鳥起落
衡水湖旅游區衡水湖坐落于冀州市市區北側,是目前華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總面積130平方公里。該湖區屬于平原淡水湖泊,水質優良,水源有可靠保障。湖區內有國家級及省一、二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白天鵝、灰鶴、白額雁、天鵝、小鷗等各種水禽達150多種。整個湖泊分為深水區、淺水區、灘地三部分。湖水清澈,碧波蕩漾,可駕舟賞景,也可垂釣怡情。目前,景區內的靈秀山莊、兵法城、旅游碼頭等多種景點已對外開放。
歷史文獻記載,公元前602年,黃河在河南杞縣一帶決口改道,沖刷成一片洼地,史稱"千頃洼",即衡水湖。衡水湖分為東、西兩湖,衡水湖水源主要來自西南部匯水、引蓄衛運河和黃河水。衡水湖是"南水北調"調蓄工程的樞紐,"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后,每年至少可為衡水湖提供3億立方米的水量。
自然保護區位于嚴重干旱缺雨的華北平原中心地帶,以內陸淡水濕地生態系統及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鸛、黑鸛、大鴇、金雕、白肩雕等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動物為主要保護對象。衡水湖自然保護區不但是珍稀鳥類和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基地,也是開展華北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效益研究的重要場所,在保護珍稀物種,維護華北平原內陸淡水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性、稀有性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衡水湖還為衡水、冀州兩市區提供生活用水,為衡水湖周邊地區提供工農業用水,"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后,衡水湖還是京津及下游地區的主要水源地,對于蓄洪防澇、涵養水源、控制污染、調節氣候、美化環境,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衡水湖自然保護區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觀及保護對象的典型性、稀有性和特殊性,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2001年11月4日,江澤民總書記在衡水視察工作期間,十分關心衡水湖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并做出重要指示:要搞好宣傳,把這片濕地保護好。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河北省委和省政府、衡水市委和市政府以及各級主管部門都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極為重視,并給予了大力支持。
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自成立以來,以"全面規劃、優化環境、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為指導思想,奉行宣傳教育"立區"、資源利用"保區"、依托項目"建區"、生態環境"興區"、科普觀光"發區"五項宗旨,爭取把保護區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際重要濕地以及國內外濕地保護的示范區。最終通過濕地保護管理、環境治理、退田還湖、恢復濕地和水源涵養林等項工程的建設,把自然保護區建設成"資源保護、環境優美、居民樂業、經濟發達"的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