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廟坐落在佛山市祖廟路的鬧市中(圖一)。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廟,明代改稱靈應祠;因為宋元以后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眾議事的地方,成為聯結各姓的紐帶,所以佛山人習稱它為祖廟。 ![](http://www.zhiyoubaobao.com/zjy/txmjs/hndq/gd/0512/pic/1_8.jpg) 佛山祖廟 祖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原建筑已于元末焚毀,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后經過二十多次重修、擴建,終于形成一座規模宏大、制作精美、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祖廟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軸線上的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筑組成,結構嚴謹、體系完整。 ![](http://www.zhiyoubaobao.com/zjy/txmjs/hndq/gd/0512/pic/2_8.jpg) 佛山祖廟
萬福臺
萬福臺在祖廟最南端,是一座專供粵劇演出的大戲臺(圖二)。粵劇起源于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戲班都返回佛山,解散舊班,重組新班。依照慣例,新戲班的頭場演出必在祖廟的萬福臺進行。此建筑為歇山卷棚頂,臺面寬三開間。前后臺用金漆木雕隔板分開,隔板兩側設門供演員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祿壽三星;下部雕刻戲曲故事"曹操大宴銅雀臺"的場面;左右分別雕刻降龍、伏虎二羅漢。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練、技藝嫻熟、筆法粗礦。
![](http://www.zhiyoubaobao.com/zjy/txmjs/hndq/gd/0512/pic/3_6.jpg)
靈應牌坊 萬福臺對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靈應牌坊(圖三)。牌坊北側是錦香池(圖四)。池中有石雕龜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征。錦香池兩側為鐘鼓樓和崇敬門、端肅門。兩門旁的墻壁上飾有磚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東側陶塑十一形象蒼勁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寶鏡,象征日神;西側陶塑是一美麗的婦人,婀娜多姿,手擎寶鏡,象征月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