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熱愛茶館的N個理由(圖)
說起來,茶,原本是中國人的愛物。東西南北中,工農商學兵,只要是中國人,很少有不愛喝茶的。不過,最愛喝茶的,又數成都人,至少成都人自己是這么認為的。不錯,江浙有綠茶,云貴有淪茶,廣東有早茶,西北有奶茶,閩南有烏龍茶,北京有大碗茶,但成都人都看不上:綠茶太淡,淪茶太粗,奶茶是以茶代飯,工夫茶是以茶代酒,早茶是以茶為配角,大碗茶則只能叫“牛飲”,只有成都人的蓋碗茶,才既有味,又有派。有味,是因為成都的花茶,又香又濃又經久,一碗茶沖七八遍水也無妨;有派,則因為它是茶碗、茶蓋、茶船三件頭俱全的“蓋碗茶”,而且是在茶館里喝的。在茶館里喝茶,和在家里泡茶,大不一樣。在家里泡茶,誰不會 顯然,只有愛上茶館,才真正算得上是愛茶。
成都人愛上茶館。可以說,成都人是把“愛茶主義”理解為或者表現為“愛茶館主義”的。事實上成都的茶館也多得有如雨后春筍。據《成都通覽》載,清末成都街巷計516條,而茶館即有454家,幾乎每條街巷都有茶館。1935年,成都《新新新聞》報載,成都共有茶館599家,每天茶客達12萬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萬大軍”,而當時全市人口還不到60萬。去掉不大可能進茶館的婦女兒童,則茶客的比例便無疑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況且,十二萬人進茶館,一天下來,得喝掉多少茶葉,多少光陰?有如此之多的茶館和茶客,成都,實在應該叫做“茶館之都”才好。
成都人愛上茶館。可以說,成都人是把“愛茶主義”理解為或者表現為“愛茶館主義”的。事實上成都的茶館也多得有如雨后春筍。據《成都通覽》載,清末成都街巷計516條,而茶館即有454家,幾乎每條街巷都有茶館。1935年,成都《新新新聞》報載,成都共有茶館599家,每天茶客達12萬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萬大軍”,而當時全市人口還不到60萬。去掉不大可能進茶館的婦女兒童,則茶客的比例便無疑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況且,十二萬人進茶館,一天下來,得喝掉多少茶葉,多少光陰?有如此之多的茶館和茶客,成都,實在應該叫做“茶館之都”才好。
其實,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館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國之最,世界之最。在成都,鬧市有茶樓,陋巷有茶攤,公園有茶座,大學有茶園,處處有茶館。(圖三十七)尤其是老街老巷,走不到三五步,便會閃出一間茶館來,而且差不多都座無虛席,茶客滿棚,生意好得不敢讓人相信。究其所以,也無非兩個原因:一是市民中茶客原本就多,二是茶客們喝茶的時間又特別長,一泡就是老半天。一來二去,茶館里自然人滿為患。難怪有人不無夸張地說,成都人大約有半數左右是在茶館里過日子的。至于另外一半,則多半進了火鍋店。看來,正如北京的城門是解讀北京的“人門之門”,成都的茶館也是解讀成都的一把鑰匙。
茶館其實是茶客造就的。
成都的茶客,不但人數眾多,堪稱世界第一,而且,正如成都的球迷有資格自認為(同時幾乎也被公認為)是中國最好的球迷,成都的茶客也有資格自認為是中國第一流的茶客。不錯,中國人都愛喝茶,有茶館的也決不僅止于成都一地。但似乎只有成都人,才那么酷愛茶館,才那么嗜茶如命。對于他們來說,“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個字,是要倒起來念的。正宗的老成都,往往是天一麻麻亮,便打著阿欠出了門,沖開蒙蒙晨霧,直奔熱氣騰騰人聲鼎沸的茶館。只有到了那里,他們才會真正從夢中醒過來;也只有在那里,先呷一小口茶水漱漱嘴,再把滾燙清香的茶湯吞下肚去,才會覺得回腸蕩氣,神清氣爽,遍體通泰,真正活了過來。
在本頁瀏覽全文>>(共計6頁)
鍵盤也能翻頁,試試“← →”鍵
合作新聞推薦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