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
久前才知道,CHINA的音源于中文的“秦”,這在煙波浩淼的史書中也無法考證,八百里的秦川大地,秦時明月漢時關……依稀透出錚錚的中華魂。
傍晚時分,走西安的城墻上,憑欄遠眺,望著夕陽,宛若隔世,輕吟著陽關三疊“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須珍重,須珍重…”,人世悠悠轉過千年,竟如隔不斷昨日的落日斜陽。
記得以前讀《中國建筑史》時,對長安城的建筑格局由衷驚嘆,以后每每讀到有關長安城建筑的文章時,總令我朝思暮想,金雕玉砌應尤在,只是朱顏改……而歷史的無情使之成為斷壁殘垣,現存的城墻為明洪武年間所建,比盛唐的長安城小了十倍,今走近他時,心情依然激蕩,似乎在前世今朝中久久徘徊……城墻下高亢的秦腔把我拉回現世,城墻內外的霓虹燈、廣告牌宣告著夜幕的來臨,也正上演著這座古城今生來世。此時此刻我是歷史的見證,而我的心情怕是永遠無法在史書中尋覓。
看風景,人亦然。在翠華山上,伴著清風曉月,和友人們在星空下談天說地是這樣的怡然,那種心領神會的感覺,豈能用言語表述。
由于時間倉促,書院門、碑林皆為走馬觀花,因為走累了,恰巧看到一些氣勢磅礴的畫,于是與這家畫廊主人的聊談起來,言語之間,即被黃土地上的人敦厚質樸、黃土地上的文化博大精深所深深吸引,這種氣質、這種底蘊是其他城市的節奏和速度無法跟上的。離開時,不免對游程的安排自嘲,把上海工作時的速度搬到西安,庸人自擾-----舍不得,也得不到。不過,留下遺憾,也為故地重游留下借口。對于法門寺,在漫漫的跋涉之后,不免有些失望,廟是大了,“神”卻似乎空了,心中難免有些不敬,罪過!罪過!
走在西安的路上,看到的是老城的閑適,秦人那種自豪而悠然的步態顯得我的腳步似乎是匆匆、太匆匆。
這里一草一木磚磚瓦瓦訴說著、傾聽著,在千年的輪回中記載著一個個輝煌或凄美的傳說、此刻,她正娓娓向我道來……一介過客,停停走走看風景,豈不更好?!
合作新聞推薦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