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理 千年風花雪月
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大理古城北23公里的周城是一個村落,全村居住著1500余戶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鎮。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典型的以“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閉式庭院形式構建的白族民居。有獨成一院,有一進數院,平面呈方形。造型為青瓦人字大屋頂,二層、重檐;主房東向或南向,三間或五間,土木磚石結構,木屋架用榫卯組合,一院或數院連接成一個整體,外墻面多為上白(石灰),下灰(細泥)粉刷。
與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來從事水稻為主的農業生產。定居是農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條件成了白族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雜居的地方,過去曾有這樣的俗語流行: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則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節衣縮食到了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結實舒適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卻毫不馬虎,茅草房里經常油味飄香。在舊時代,建蓋一所像樣一點的住房, 往往成了白族人花畢生精力的大事。他們追求住宅寬敞舒適,以家庭為單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飯、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儲備糧食、飼養牲畜等作用!
白族民居特別重視照壁、門窗花枋、山墻、門樓的裝飾。照壁是一主兩廂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筑,多為一高兩低的挑檐飛角青瓦蓋頂的墻體;居主房正前,連接兩廂山墻,使三方形成封閉庭院。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書以四眼題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鑲勾出扇面、長方、圓形等圖案,中以水磨或粉彩繪畫。門窗特別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門,多為云木、紅椿、楸木、云山等名貴木材,雕上金雞富貴、喜上眉梢、麒麟呈祥等吉祥圖案。大門座選用海東青山石精鑿成芝麻花點,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結構嚴謹、雕刻精細、斗拱出挑、飛檐翹角的木制門樓。
在本頁瀏覽全文>>(共計3頁)
鍵盤也能翻頁,試試“← →”鍵
合作新聞推薦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