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深夜11點約一幫同學去打籃球,還記得上鋪的兄弟喝得一塌糊涂吐了我一床,還記得第一次面試時給自己買了件白襯衫外加深藍色領(lǐng)帶,還記得……當我的視線慢慢深遠,思維觸摸到學生時代最難忘的記憶時,我發(fā)現(xiàn)時間過的好快,在一兩年前,自己甚至連今后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都搞不清楚,而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工作了一年多了,《頭文字D》中有句臺詞:之所以他看窗外的東西越來越模糊,是因為他的車開得越來越快了(這句話,的確是可以用物理來解釋,呵呵)。換句話說,當我們看周圍的事物越來越模糊的時候,是因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了。 離別是門必修課 記得當初剛進公司的時候,生活除了上班就是上班,在我印象中前三個月,每天都要到公司“報到”,根本就沒有周末的概念。無獨有偶,我的那幫同事(與我同一批的)和我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電腦網(wǎng)的那位同事+同學每天回到宿舍還埋頭錄文章,他那臺索尼本本連著慢得不能再慢的無線網(wǎng)卡,老牛似地工作到凌晨1、2點。游戲網(wǎng)的另兩位同事更是“怎一個強字了得”!每天晚上公司熄燈才回家,到家11:30。其實,夜生活才剛剛開始,他們兩個每天討論游戲?qū)^(qū)欄目專題,暈!兩個人每天晚上都“開會”討論,2、3點才睡!天啊,簡直非人類啊。 幾個月過后,同事的那個無線網(wǎng)卡掛了,后來只能用手機做“貓”來聊QQ,另外兩個游戲網(wǎng)的一個189cm高,70kg重,另一個171cm高,不足一百斤,都屬于嚴重營養(yǎng)不良型。到后來大家都慢慢收斂了,非人類的生活也慢慢正常化了,其實大家同住的時間并不久,大約5個月左右,后來游戲網(wǎng)的同事要搬去上海分布,我們幾個就為他送行,人是很慷慨可以就是酒量太差,兩杯下去就吐得不成樣子,實在是服了他,后來他來廣州出差倒是見過幾次,每次我都提醒他,多吃點肉不然就只剩骨頭啦。 學校是個圈子、公司也是個圈子,我們都在不斷地認識新的人,不斷地與舊人分別,也許是短暫的相聚,但留下的不單單是個遠去的背影,更有大家一起度過的分分鐘回憶,離別是一個人步入社會后的必修課。 從賽揚400到賽揚2.4 相信你經(jīng)常聽到“平臺”這個詞。平臺的意義太廣泛,比如我們試驗課時搭建的不同操作平臺,又如我們電腦中的操作系統(tǒng)中Windows和Linux平臺,又如我們不同公司中的不同崗位也可以稱作不同的平臺。軟件都是基于某個操作平臺而研制開發(fā)的,都是以平臺為基礎(chǔ)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求,更多更好的軟件的推出證明了平臺的優(yōu)越,平臺的優(yōu)越更是脆生更多優(yōu)秀軟件的肥沃土壤,一句話: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我忽然想念起剛來公司時公司配給我的一部電腦,2004年,15寸的球狀顯示器(最高屏幕刷新率為60HZ),賽揚400的CPU,2D滾輪鼠標。這樣一件古董,我用了一個月,每天有10多個小時面對閃來閃去的屏幕,到后來我看別人的屏幕都感覺有色偏,汗。一部古董電腦對于剛進公司的新員工來說并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說不定它就是你的上司剛進公司時用過的。電腦隨著你進公司的時間會不斷地升級,其實工作的平臺也是這樣的。現(xiàn)在的電腦可以玩極品飛車了,雖然顯卡還有待升級但“總是會好的”。 工作后第一個困惑就是對平臺(工作崗位)的理解和對自身價值的定位。用自身的價值來搭建工作的平臺,之后再從不斷優(yōu)越的平臺中受益,這大概就是工作一年來的認識。 工作之余的FB生活 如上文所說,剛?cè)肼毜臅r候曾經(jīng)連續(xù)上班3個月都沒有休假,現(xiàn)在想起來都怕怕的。如果一個人的生活中完全被工作的事情塞滿,其實是很恐怖的。尤其是文字工作者,思維的火花并不是因為你埋頭苦干兢兢業(yè)業(yè)就能并發(fā)出來,靈感往往來源于正常有規(guī)律的生活,或許是一次遠游,也可能是一場電影。 當度過最艱辛的頭三個月之后,生活步入正常化了。該上班的上班該休息的休息,偶爾夾雜一些遲到。記得那次去廈門看海,是在去年十一。不怕丟臉的說,那是我第一次去看海,小時候的夢想突然一下子實現(xiàn)了,卻并沒有預想中欣喜若狂。只是站在海邊告訴自己,雖然遲了點,但我還是來了。這種心態(tài)不知道和老外穿T恤然后打上“我到過中國長城”是否一樣,思考ing。 
當然公司也組織了不少業(yè)余活動,記得那次唱K,ranee嗓子上火啞不成聲還堅持連唱5首高難度流行歌曲,辛苦撒;“每次聚餐記得一定要霸占上菜位啊”,這是過來人對新人最真誠的忠告;那次10多個人在海邊玩殺人游戲向朝暉竟然連著三次做殺手,沒天理啊;記得那次看完《頭文字D》后十多個人一起去玩飛車游戲,出門的時候正個天河城都打烊了。 當一個人懂得FB的時候,那么他對工作的理解就升華了。 從北京車展到廣州車展再到上海車展 去年6月的北京車展,我為新聞組錄文章,錄得人都要虛脫了。很多媒體、廠商、消費者都對北京車展有一種特殊的寄托,媒體是希望通過全面報道車展而在競爭媒體中樹立形象;廠商是希望北京車展喚醒上半年的冰冷車市;消費者是希望北京車展能帶動新一輪的降價狂潮。而后來的車市繼續(xù)走低,其結(jié)果就是成全了消費者,成就了媒體,懲罰了廠商。 
11月的廣州車展,琶州的廣州國際會展中心比北京、上海都好,這個“好”是指壯觀大氣、環(huán)境優(yōu)美、交通便捷。但這三好不如一好,那就是北京的人氣好和上海的政策好,因此廣州再怎么利害,車展也只能排個第三。廣州車展之所以廣受全國媒體關(guān)注和三大日本汽車廠商豐田、本田、日產(chǎn)的鼎立支持分不開的。廣州車展奠定了日系車爭奪南方市場的基石。 今年4月份的上海車展,盛況空前。車市以北京車展和上海車展為界整整度過了一整年的極度深寒。上海車展成為了一個標志,也成為北京車展最直接的“對手”,其實誰是中國第一車展和老百姓消費者又何干?只是媒體喜歡炒作而已。消費者只是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新車、更便宜的價格罷了。上海車展屢次爆出焦點新車,也正說明了經(jīng)過一年多的價格惡戰(zhàn),廠商們都開始務實了,真正從車本身考慮問題了。 2千多字了,才剛剛寫了一年中的4個小話題,做為3周年的作業(yè)不知道能不能通過我們那位美女編輯的審核,捏一把汗先。其實還有很多話想聊,限于時間和篇幅,只能作罷,下次吧;)
作者筆名 |
簡短內(nèi)容 |
發(fā)表時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