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與經濟性 發動機的終極目標
發動機的誕生推動了汽車工業大跨步地發展,從第一臺內燃機出現到現在,汽車動力經歷了煤氣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柴油發動機和大功率的電動馬達,以及汽車動力的終極目標氫動力,可以說,汽車發動機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現代汽車工業的發展史。
從1860年法國技師涅奴爾制造第一臺煤氣內燃機開始,到1883年,戈特利布·戴姆勒發明成功了第一臺高壓縮比的發動機,汽車工業經歷23年,戴姆勒發動機亦被譽為現代汽車發動機的鼻祖。相比起煤氣發動機而言,汽油易收藏攜帶,而且汽車發動機性能穩定,一次性加油行駛的路程長,隨后汽油發動機迅速得到了普及。
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發動機的最初需求是源自對速度的追求和性能的穩定,而這一點延續到現在也沒有改變。
在20世紀前后,現代發動機的大多數技術問題到1906年已得到解決,從最初的單缸機、到雙缸機、3缸機,四缸機機,以及后來的8缸機、16缸機,都在不同的消費層次得到推廣。在近百年的發展中,人們對于發動機缸數特多的興趣逐漸減少,從16缸機回到4缸機,甚至有可能回到2缸機。
進入1860-1920年是汽車發動機的黃金時代,在近60年的發展中,有關發動機的主要理論已經形成,發動機也逐步得到改進,其發展也主要信賴于煉油技術、冶金工業和機械加工技術的技術進步。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汽車噴射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再后來,渦輪增壓技術的出現,則推動了汽車機的跨越式發展。上周在上海舉行的工程技術博覽會上,博格華納還展出了兩極渦輪增壓系統,發動機的體積更小,動力更強。
而柴油發動機由于柴油分子大,不易揮發,難以與空氣混合,有異味,直到1936年,由德國人魯道夫·狄賽爾的突出貢獻,柴油機才被世界所接受。由于柴油機的最大特點是省油、熱效率高,目前主要集中用于商用車上面,轎車柴油機也得到了較快發展,如在轎車領域,大眾和雙龍的柴油技術已經得到世界認可。
就目前而言,國內車企每每在推出新品時,都會強調自己采用的發動機性能如何強勁,動力如何充沛,著眼點還只是停留在人們對速度的追求上,事實上,發動機僅僅只是一個動力總成,主要功能只是提供動力,還有對環保的訴求。車企在引導消費時,其實質上是在推廣自己的產品技術,而不是產品本身。
選用更好的發動機,除了滿足速度追求外,更多體現在汽車上的價值在于,發動機可以節省空間,使汽車在滿足行駛需求外,為用戶提供更多的空間,也使用戶得以享受更多的樂趣。
當混合動力、電動機,以及終極動力選擇氫能源為代表的動力技術得以普及時,人們才能真正擺脫對能源的依賴。僅就目前而言,發動機對于汽車用戶而言,最根本的需求還是速度和節油性能。
新出臺的燃油稅提醒人們在選購新車時,要考慮一下錢袋子,可能只是暫時的。但人們對于速度的向往則是永久的,我們期待更優秀的發動機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選擇一輛性能更優秀、燃油經濟性更好的發動機,將是我們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