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生產基地都分布在哪些地區?

比亞迪的生產基地分布在多個地區。

在國內,其主要生產基地包括深圳、上海、沈陽、重慶、武漢、南昌、寧波、蘇州、蕪湖、長沙、西安、鄭州、合肥、撫州、濟南、襄陽等地。

深圳基地是比亞迪最大也是最早建立的基地,位于深圳市龍崗區,總建筑面積 1022.3 公頃,年產能 450 萬輛,是汽車生產、研發和銷售的中心。

上海基地位于上海崇明,占地 374 公頃,年產能 150 萬輛,涵蓋混合動力汽車、新能源汽車和 SUV。

沈陽基地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是比亞迪的第二大基地,總占地面積 735 公頃,年生產能力 150 萬輛,可生產各種 SUV、MPV 等車型。

重慶基地位于重慶市大足區,總占地面積 670 公頃,年產能 150 萬輛,能生產各類新能源汽車。

武漢基地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總占地面積 570 公頃,年產能 150 萬輛,可生產各種 MPV、SUV 等車型。

長沙基地創立于 2009 年,年產能達到 30 萬輛,主要生產車型包括比亞迪秦 PLUS DM-i、宋 MAX DM-i、驅逐艦 05、海豚以及比亞迪 D1 等。

西安基地由秦川汽車工廠改造而來,經過一、二、三期建設,年產能已達到 90 萬輛,主要生產比亞迪秦系列和宋系列車型,目前正在進行第四階段的擴建,預計年產能將提升至 100 萬輛。

常州工廠項目于 2019 年正式啟動,年產能為 40 萬輛,主要生產比亞迪元 PLUS 和海豹系列車型。

撫州工廠由收購江西大乘汽車改造而成,年產能可達 20 萬輛,主要生產海豚和即將上市的海鷗。

合肥工廠項目總投資達 150 億元,規劃年產能為 15 萬輛,已開始生產比亞迪秦 PLUS DM-i 和驅逐艦 05 兩款車型,預計全面建成后年產能將提升至 132 萬輛。

濟南工廠首期于 2022 年底投入生產,一期年產能為 15 萬輛,二期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 6 月投入使用,主要負責生產宋 Pro DM-i、海豚以及即將上市的騰勢 SUV 車型。

鄭州工廠于 2023 年 4 月 6 日正式投產,年產能將會達到 40 萬輛/年,首臺下線車輛為宋 Pro DM-i,后續將會投產更多車型。

襄陽工廠是最新建立的生產基地,一期建設于 2022 年 4 月 27 日啟動,建成后年產值預計可達 140 億元。

在海外,比亞迪在泰國設有乘用車生產基地,年產能 15 萬輛,目前主要投產車輛為海豚,后續將根據當地需求引進并生產其他車型。此外,在巴西、匈牙利、烏茲別克斯坦等國也設有乘用車生產基地。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捷達VS5
捷達VS5
6.96-12.19萬
獲取底價
新途V80
新途V80
11.78-23.96萬
獲取底價
榮威i5
榮威i5
6.89-9.0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購買新海獅 X30L 是能疊加享受其他優惠政策的。 目前,新海獅 X30L 有多種優惠政策可供選擇。比如,平臺補貼最高可達 168 元。 在惠州,有政府補貼 20000 元。 全國范圍內,2025 年 01 月 10 日截止的以舊換新補貼,
奧迪 Q7 的寬度在通過狹窄路段時可能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其 1970mm 的車身寬度相對較寬,這意味著在狹窄道路上行駛和轉彎時,需要駕駛員更加謹慎操作,留足與路邊障礙物的安全距離。 奧迪 Q7 的前輪寬度較窄,有助于提高轉向靈活性,在狹
老款帕薩特的保值率整體處于中等水平。前五年的保值率分別約為 66.2%、60.4%、54.5%、48.7%和 42.9%,在中型車市場排第 26 位。 帕薩特領馭的保值率則表現不錯,前五年分別為 76.36%、69.34%、62.35%、
林肯汽車的操控感相當出色。 就拿林肯 Navigator 來說,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調校恰到好處,既不像日系車那樣晃晃悠悠,又比一般歐洲車輕松,在狹窄地方掉頭輕松,轉彎半徑相對較小。CCD 連續可調阻尼懸掛系統能出色過濾路面震動,在良好鋪裝路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