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延風離任,東方的風刮起來了嗎?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克制,避免在文中稍顯認真地談及車企領導,特別是評價掌舵人,仿佛此時的認真成為了最大輕浮。作為央企的掌舵人,很多事情不是表面看起來的那么簡單,只能說測不準、看不透、拿不住、說不清,但是竺延風的離任多少有些遺憾的成分。
2000年我開始從事汽車報道,當時的竺延風已經是中國一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論年齡彼時僅僅39歲,說他是車壇“少帥”一點都不為過。記得最后一次見到這位 “少帥”是在猛士品牌的發布會上,距今僅僅幾個月。

3月3日,東風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宣布離任。關于離任的官方說話是:按照中央企業領導人員任職年齡的有關規定,免去竺延風同志的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東風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青將主持東風公司工作。
對于竺延風的離任,媒體的聲音不是很多,稍微收集了下,要說批評的聲音還真不在少數,究其原因,與這幾年東風汽車的業績不無關系。
作為一家車企,銷量和業內的排名是最直觀的數據。2015年,也就是竺延風上任的那年,東風汽車集團的總銷量為387萬輛,行業排名第二,超過老東家一汽集團足足100萬輛有余;緊接著的2016年,東風汽車集團銷量達到了427萬輛,也是竺延風任內的頂峰,隨后便是一路下滑,一直到2022年的246萬輛,而此時的排名已經滑落到行業第三,一汽集團以320萬輛的絕對優勢占據了第二的位置;這并不算完,最新的消息是截止1月底,東風汽車的總銷量已經下滑至第六位!
我們來對竺延風8年來在東風汽車的工作進行一下簡要復盤。
在外界看來,前幾年東風汽車將主要精力放到了合資品牌身上,我認為這個觀點有合理的部分,但要是放到整個集團層面去考量,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首先,作為一位大型央企的領導,不僅要面對公司的經營方向,還有反腐創廉工作,而這鄉工作甚至從某種程度上需要耗費更大的氣力。截止到去年上半年,東風公司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公司黨委的領導下,嚴查了一批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案771件,處分900人,同比增長379%和439%。近三年來,僅東風汽車紀委立案就高達551件,處分629人,留置75人,如此之規模是東風汽車自建廠以來史無前例的。
另外,東風汽車近幾年的高端自主線路已經十分明晰,包括嵐圖和猛士組成的高端陣容,東風風神主打的家用矩陣和東風納米關注的小型純電賽道。這些正是東風公司的“十四五”戰略規劃——“東方風起”計劃的落地。
不僅如此,東風汽車也非常注重科技創新的力量,“十四五”期間,東風預計研發投入將達到千億元,以“科技躍遷”行動來重塑新版圖。
經營方面,竺延風同樣是不遺余力,盡管結果并不理想,但是2018年到2022年,覆蓋了整個疫情時期,東風雷諾退市、東風裕隆破產、退股東風悅達起亞,這些不得不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選擇,而每一步其實都非常果決。
面對整體經營下滑這個事實,作為掌舵人竺延風確實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東風在新能源和自主品牌板塊取得的成績同樣是有目共睹。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實現有利潤的銷量和有現金流的利潤”,讓整個東風公司步伐更加穩健,整體經營效益也更為健康。從這個角度上看,竺延風在東風汽車的8年,并沒有貪大求全,這一點可以說是難能可貴。
東方的風雖然沒有真正刮起來,竺延風遺憾離任,但相信東風的繼任者在竺延風掃清了障礙后會更為輕松,實現三個100萬目標和自主行業top3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