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在汽車保養的時候發現發動機出現機油乳化情況,車型是某牌插電混動汽車;售后稱“混動車出現機油乳化”是正常現象。請問為何會出現機油乳化,機油乳化是否會損傷發動機?
本周讀者提問里比較有解讀意義的是上述問題。
首先要說明的是并非所有插電混動汽車都存在發動機機油乳化現象,機油乳化也并非正常現象;如果發現不及時,那么機油乳化則會造成發動機的異常磨損,甚至造成較為嚴重的故障。
(下圖可作為機油乳化狀態參考)

機油乳化的前提是“機油增多。”
機油是石油蒸餾的產物,本身是絕對不會自行增多的;否則石油就能變成“無限資源”了。所以不可能有一種發動機能讓機油變多。所謂的“機油增多”指的是發動機曲軸箱里的機油混合了其他液體從而導致總量的增多。
能進入曲軸箱的液體有兩類:防凍冷卻液冷凝水
汽車使用的內燃式發動機需要水冷散熱和風冷散熱同步進行溫控;水冷散熱指的是通過水泵驅動防凍冷卻液在發動機水道內、散熱水箱和膨脹壺(加注防凍冷卻液的水壺)內往復循環,在發動機水道內吸收熱能,再到散熱水箱里降溫;下一次循環到水道時又能通過吸收熱能的方式實現降溫。
如果發動機水道泄露,比如缸蓋密封性出現問題;那么防凍冷卻液則會與機油混合,從而造成“機油增多”并進一步導致機油乳化。

機油乳化實際為水或其他物質與機油混合發生化學反應,導致機油變成乳白色或乳黃色的膏狀物;一旦變成這種膏狀物或粘度過大的液體,其潤滑、密封、清潔、防蝕等功能都會變差甚至消失,于是難免會造成發動機的嚴重磨損,比如“拉缸;”曲軸、連桿、活塞、氣缸都有可能損壞。
而防凍冷卻液的主要成分正是水,常用類型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乙二醇,再次是著色劑與其他添加成分。但是沒有故障的插電混動汽車往往不是因為缸蓋密封性出現問題導致機油乳化。

插混車型機油乳化原因
部分插電混動汽車確實存在機油乳化的問題,導致機油乳化的原因也是先行“增多。”造成“增多”的季節主要是氣溫低的冬季,在春節時如果要保養車輛則有可能會發現問題。
現在的發動機基本都采用“缸內直噴”技術。
其概念是發動機噴油嘴設計在發動機的燃燒室里,曾經的老舊機型會在連接氣缸燃燒室的進氣歧管里噴油——在發動機“冷車”狀態下進行高壓缸內直噴的時候,霧化汽油難免會有一部分黏著在燃燒室的氣缸壁上;在隨后的壓縮沖程中如果無法有效氣化黏著液態汽油,這些汽油則會在燃燒室的高壓力作用下,通過活塞與氣缸的間隙被壓入活塞以下——不止水能造成機油乳化!汽油與機油混合也會造成“機油增多”并從而影響密封性,進而導致機油乳化。

并且曲軸箱里有少量的空氣,插電混動汽車在行駛中即便不啟動發動機也難免造成發動機艙溫度整體升高;于是曲軸箱里的空氣溫度也會升高,水蒸氣遇到溫度更低的曲軸箱則難免被“冷凝”為冷凝水。
冷凝水與機油混合會加速機油乳化。
插電混動汽車的發動機啟動頻率不高,有些司機習慣于短時間啟動發動機之后就熄火;有些車輛的系統設定包括自動熄火,比如自動混動模式加速過程中會自動啟動發動機,而松開油門開始滑行又會自動熄火——于是發動機的溫度始終上不來,發動機長時間處于“冷車”狀態;缸內直噴則會加速“機油增多,”曲軸箱里的冷凝水也會變多。
所以想要讓插電混動汽車不出現發動機的機油乳化,正確的做法是啟動發動機之后相對長時間的使用,避免頻繁短暫啟動發動機。

插電增程混動汽車出現發動機機油乳化的概率略低,因其SOC偏低之后雖然也會自動啟動發動機,但一般不手動關閉的話,發動機會一直運行并發電至SOC設定值。相對長的運行時間能在短時間內提高發動機的水溫,“冷車”狀態時間短,“機油增多”的程度會很小,所以機油乳化的情況也比較少見。
不支持外接充電的混動汽車不需要擔心,因其正常駕駛時必須啟動發動機。
燃油車也不用擔心。
并且缸內直噴技術早已成熟,只要設計合理也是不會出現機油乳化情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