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正琦
對于絕大部分國際車企來說,中國市場絕對是不可舍棄的“大蛋糕”。然而有一家以造微、小型車為主要業務的車企卻在7年前就退出了中國市場,而且居然還能過得不錯。
1.鈴木另尋出路,印度市場成新增長點
鈴木是日本著名的汽車生產商,旗下的車型多以小型車為主。然而2018年,鈴木退出中國市場將小型車市場拱手讓給了自主車企。

表面上看,中國汽車市場年銷量數百萬,就算競爭再激烈,按理說鈴木也能靠自己的實力拿下10萬左右的年銷量。
但在2018年鈴木的年銷量已經萎縮至5.68萬輛。再加上鈴木車型單價較低,這樣的銷量根本無法提供像樣的利潤。退出中國市場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過,鈴木并沒有陷入特別嚴重的業績衰退。在印度鈴木占據了超40%的市場份額。畢竟印度人民消費能力有限,大部分主流車型全部都是微、小型車,在這一領域深耕多年的鈴木自然大殺四方。
而鈴木在中國市場其實也曾有過輝煌的過往。
2.一度風靡全國,鈴木在中國的輝煌過去
曾經的中國汽車市場消費結構其實與現在的印度有些相似。在2005年左右,15萬元以下的車型占總銷量的69.86%。而這其中有大量車型都屬于微、小型車。

早在1992年,鈴木就進軍中國市場。1995年又與昌河汽車成立昌河鈴木合資公司,生產出了雨燕、北斗星以及奧拓等經典車型。
至2011年,鈴木在中國創下22萬臺的年銷量記錄。不過從此之后,鈴木的銷量卻在不斷下滑。究其原因,在于中國人骨子里其實并不喜歡微、小型車。追求空間大、舒適性強,配置高的車型是中國人的普遍追求。

而像日本、歐洲等地那樣即便經濟富裕了也更傾向于購買小車的情況在中國并不是很普遍。因此,鈴木退出中國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中國微、小型車的發展自有特殊國情在此。
3.小型車市場萎縮,電動化成致命一擊
中國人對于微、小型車的態度基本是“純實用主義”的。中國人普遍不會對小車產生太多的感情,也不會在意小車的操控與發動機、變速箱調教水平帶來的駕駛快感。
然而,鈴木的優勢恰恰在于精致的設計,且擁有對發動機變速箱優秀的調教水平。尤其是鈴木汽車工程師對于愛信AT變速箱的調教,在行業內幾乎無出其右者。

但是在中國喜歡鈴木車的人屈指可數。一方面鈴木汽車個子小、動力一般,很少人在意其中細膩的調教與精致的設計理念。吉姆尼可謂是如今少有的知名度較高的鈴木車型,但這種迷你越野車注定只能成為少數人的玩具。
更重要的是,中國近幾年的新能源車浪潮導致微、小型車紛紛電動化。大量單電機配智能設備、舒適配置的小車讓很多中國車主不愿購買同級別的燃油車型。

即便是“保值神器”飛度都在比亞迪海鷗、海豚以及五菱繽果等車的夾擊中敗下陣來。更何況品牌力、知名度更低的鈴木車型。
因此鈴木退出中國市場其實并不值得惋惜,這只是中國汽車市場自然淘汰的結果。而且喜歡鈴木車型的人也可以通過平行進口的方式購買吉姆尼等經典車型,體驗這個經典小型車品牌的魅力。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