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csdt/10305/pic/030507k2007honda.jpg) 本田4月22日宣布,常務董事福井威夫(58歲)將在6月的股東大會之后就任本田社長。現在的吉野浩行社長(63歲)將退居董事顧問一職。福井長期任職于研究開發部門,曾任美國俄亥俄州生產子公司社長。與歷任社長一樣,福井同時還是研究開發子公司--本田技術研究所的社長,因此升任社長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已經確定了幾位副社長留任后又宣布社長更迭,此舉則確實有些令人意外。
之所以更換社長,原因是本田正處于關鍵時期。2002財年(2002年4月~2003年3月)本田創造出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盈利記錄,前景一片光明,但同時吉野體制也開始出現陰影,比如日本國內銷售低迷等。福井將如何率領本田繼續發展呢?本文將根據福井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發表的觀點,猜想一下福井為本田描繪的藍圖。
“近幾年,新型車的開發也開始重視效率,而且越來越注重聽取市場的意見。但是,即使全面以市場為基準進行開發,也絕不可能開發出具有本田特色的汽車。這幾年的缺點是過于害怕失敗”(2001年初)。
首要問題是國內市場
福井目前直接面對的經營難題是國內銷售問題。此前,吉野社長已宣布了日本市場的銷售目標:2004財年(2004年4月~2005年3月)銷售數量由2001財年(2001年4月~2002年3月)的89萬2000輛增加到100萬輛。
原打算憑借小型車“Fit”的迅速走紅來增加銷售數量。但由于豐田汽車緊追不舍,從去年冬季起,Fit的銷售數量開始低于上年。同時旨在提高銷售數字的“自社登錄問題”(銷售商為了提高自己的銷售業績、從而獲得汽車制造商的補貼而購車掛牌,然后再作為新車或二手車銷售)也日趨表面化。
過份追求100萬輛這一數字,會不會有損于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具有本田特色的汽車制造以及企業形象呢?福井也抱有這樣的擔心。如果福井最終認為“這樣會丟失本田特色”,那么福井很有可能降低國內銷售100萬輛的目標。
“我們已開始在環保等領域著手與其它公司展開聯手開發,但是并購其它公司果真是最佳方法嗎?因為從以前的案例來看,創意大多來自小的團體。因此,關鍵不在于并購而在于競爭”(2002年夏)。
在技術的合縱連橫中落后
吉野在22日的記者招待會上回顧其5年的社長任期時表示:“這是企業并購接連不斷的5年,但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在這一環境下,本田也保持了獨立自主、突出了本田特色”。福井對此表示贊同。在記者招待會上,福井強調將堅持獨立自主路線,并指出:“首先是提高本田的技術”。
但是,資本合作暫且不提,僅從環境及安全領域的研究開發來看,其費用就已經非常龐大,而且關于燃料電池等技術的爭奪戰更是愈演愈烈。為了成為業界標準,本田已決定將新的油電混合系統提供給日產汽車。
福井曾表示:“自主進行技術開發才是本田特色”。但毋庸致疑的是,本田已經在全球規模的技術合作中落于人后。
“有一次,我曾被前社長久米是志叫去,問我涉足F1賽車領域的可行性。其它人都表示反對,但我認為可以一試。當時的想法是:這樣下去技術上總是落后于人,因此覺得必須得涉足賽車領域(2001年初)。
在社長更迭的新聞發布會上,福井在談到進入本田技研的理由時表示:“主要是想搞賽車”。正因為如此,福井在賽車上付出的心血遠遠多于他人。在談到2000年起重新參賽、目前仍成績欠佳的F1賽事時,福井特別許諾:“一定會取得令大家滿意的成績”。
在挑戰極限與創造新技術聯動的F1賽事上無法獲勝,意味著目前本田的創新能力還較為薄弱。
關于最近的本田,也有批評意見認為:“過于強調與豐田的競爭”。包括人型機器人“ASIMO”在內,吉野時代的確有閃光點,但隨著福井的出任,本田要重新尋求其存在的意義了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