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進入更多的家庭,銷售量一年突破180萬輛的時候,更多的個人在考慮貸款買車,但又害怕陷入“車蟲”設置的陷井,哪些是誠信的經銷商呢?消費者云里霧里:沒有哪一個賣車的會說自己不誠信,但究竟哪一個是真正講誠信的?
據悉,由北京北方汽車信用擔保公司聯合汽車經銷商、銀行、保險公司等近百家單位將發起成立北京市汽車消費誠信服務聯盟,率先在北京汽車信貸領域樹立起一面誠信的大旗。原來,還是有明白人的。
汽車消費也“缺斤短兩”
消費者的擔心并不是空穴來風。在汽車經銷的“鏈條上”部門很多,有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汽車經銷商、維修單位等,如果有一個環節不講誠信,對整個汽車經銷領域都將是致命的危害。但這種不講誠信有主觀和客觀的原因。
從客觀來講,我國的汽車市場還處于“孩童”時期,在適應汽車經銷領域固有的一些規則時難免有一個過程,但不講誠信很大程度上還是主觀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利”字在作怪。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汽車經銷商車價不透明;維修單位用假配件以次充好;保險公司保率貓膩多等原因,給整個汽車經銷領域罩上一層“薄霧”,消費者看也看不清楚,于是很多人根本不敢貸款買車,目前我國居民的貸款買車的還不足買車人的20%,而國外貸款購車率已超過85%。
勢單力孤難救“誠信危機”
汽車經銷領域的不誠信已經非常明顯:有的經銷商在汽車的一些零配件上做手腳,把一些低配置的汽車零配件換到高配置的車輛上;有的還把已經開過的商務車“美容”后繼續銷售。
這種混亂也給一些沒有經營資格的人鉆了空子,“車蟲”便是其中一種人,他們手里一輛車都沒有,僅憑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先用低價把消費者唬住,然后在一些名目上加錢,表面上看比正規的經銷商價格低,但消費者交了首付款之后,就任意加錢了。正規的汽車經銷商對“車蟲”恨之入骨,他們不僅搶了自己的客戶,還敗壞了正規經銷人員的形象。
其實有的汽車經銷商非常想把價格透明,但又擔心自己把價格透明了,而別的經銷商把價格訂得更低,從而引起整個經銷市場的價格大戰。看來單個的經銷商根本沒有力量拯救整個領域的失信行為。
聯手打造“純凈天空”
中國的汽車業正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今年又有30多款新車陸續下線,預計到2010年僅轎車年產量就達800多萬輛。這些汽車生產出來不是給消費者看的,也不是到國外辦展覽的,而是要讓消費者花錢把車開回家,讓商家賺錢的。但如果不提高汽車服務領域的誠信水平,建立和完善汽車經銷領域的信譽保障體系,恐怕800多萬輛新車大多要商家自己買單了。
將于1月18日成立的“北京市汽車消費信貸誠信服務盟約”率先提出了“規范服務 誠信經營”的目標,并嚴格規定了汽車經銷商、保險公司、金融機構、維修單位的義務。北方汽車信用擔保公司的倡議得到了近百家單位的響應,他們紛紛要求加入這個聯盟,北京市工商局機動車分局對此舉也給予很大支持。
誠信誰都可以說,可以講,真正的講求誠信,不是說說就完事的,再說是不是誠信,自己的標榜是沒用的,只有來自消費者,來自社會公眾的評價才是公證的,客觀的。
但愿他們提出的不僅僅是個口號。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