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瞄準了資本市場,但挑選合作伙伴,只要沒有汽車背景的企業。一是汽車狂人,一為資本運作專家,二者結合,將為中國民營汽車寫下嶄新一筆。
據悉,2月11日,吉利集團與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國潤控股達成意向性合作協議,國潤控股希望以現金4億至5億港幣的形式,投資吉利集團旗下的浙江吉利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發展吉利產業。就這件事情,記者昨天求證了吉利集團,得到了其CEO徐剛的證實,并得知
正式的簽字儀式將在3月31日之前舉辦。
汽車狂人李書福:只要有利發展什么事都可以考慮
有汽車狂人之稱的李書福與他的CEO徐剛念念不忘資本市場,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與國內A股和香港兩個資本市場的介入都已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李書福曾直言不諱地說過,“只要有利于吉利的發展,什么事情都可以考慮。我們可以拿出一部分產業來合作,我們的宗旨就是要把中國的民族汽車工業搞起來。”
徐剛談到,在這次的合作意向中,吉利拿出了其汽車產業中的寧波基地——浙江吉利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來與國潤控股進行合資合作。吉利的汽車產業中的其他資產包括臨海、路橋、上海制造基地等,暫時還不在這次合資的范圍內。
吉利與國潤控股初步達成協議的資產包括浙江吉利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一條年產5萬輛的汽車沖壓、焊裝、涂裝和總裝整車生產線,年產5萬臺發動機生產線及其相關配套設施。該生產線現主要生產吉利美日和吉利優利歐兩個系列產品。經過技術改造后,可以達到雙班年產15萬輛汽車的能力,年產值可達100個億。
吉利合作伙伴只挑無汽車背景公司
關于吉利的合資問題,外界已有多種傳言。現有一點令大家生疑的是,吉利為何要去選擇一家沒有汽車背景的上市公司呢?記者好不容易才從吉利CEO徐剛處得到證實。據徐透露,主要有三個因素:其一、為實現吉利2015年800億元產銷量的目標,吉利準備對現有的生產線實施技術改造,提升產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其二、在技術方面,吉利已經分別與來自意大利的汽車項目集團、與韓國大宇國際株式會社簽訂正式的技術合作協議,近期還將與英國、美國、德國的專業公司進行合作。其三、吉利合作的兩大原則性前提是:以不損害吉利培育自主品牌為基礎;吉利對新產品的開發保留充分的知識產權空間。只有在堅持這兩個原則的前提下,吉利才有可能在培育自主品牌基礎上與所有掌握先進技術和知識的廠商展開全方位合作。
顯然,吉利主要缺乏的已不是技術,而是資金,如果再與國際汽車集團進行合資,必然會牽涉到一個品牌能否自主培育的問題,由此可見李書福用心良苦。
瞄準汽車潛力股國潤控股自有算盤
國潤控股作為一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正在物色有較好增長潛力的項目進行投資,國潤正是看中了汽車行業的快速成長。2002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了井噴,15家重點汽車企業去年工業總產值達3232.5億元人民幣,比前年增長39.1%,產銷率達99.9%,稅前利潤達到204.9億元,比前年暴漲56%。專家估計中國汽車消費可望在15年內超過美國并在15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
正如國潤控股主席賀學初所言:“兩年前我已經詳細考察了吉利的汽車產業,同時也認識了被國內媒體稱為豪情革命家和汽車狂人的吉利創辦人李書福先生。國潤準備投資吉利汽車產業,是一項深思熟慮的舉動。”
一個是汽車狂人,一個為資本運作專家,二者的結合,相信能擦出中國汽車業的亮麗火花。
相關鏈接
吉利的技術合作牌
2002年12月16日,吉利集團與來自意大利的汽車項目集團舉行了正式的簽約儀式。標志著吉利已從單純的自主研發、設計、制造模式轉型到與國際接軌的新模式。
2002年12月23日,吉利集團與韓國大宇國際株式會社在寧波正式簽訂全面技術合作協議。
2003年1月28日,備受國人關注的中國第一輛國產跑車——吉利美人豹在臺州路橋基地下線,從而打破了中國一直以來沒有國產跑車的歷史。吉利的資金合作牌
1月27日,吉利集團與光大銀行在杭州林泉山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主要是針對吉利汽車生產、銷售和終端用戶為主體的汽車產業鏈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環節由光大銀行杭州分行提供量身訂做的金融服務。
又訊,據上海銀行方面透露,上海銀行也看好吉利的發展,已與吉利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上海杰士達集團達成4個億的綜合授信額度。
文章轉載于北京現代商報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