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05月26日訊 原定于今年“五一”起實施的對家電和汽車等19大類共132種商品的3C強制認證,延遲至今年8月1日,進口車商們暫時舒了一口氣。
悍馬———最后的晚餐
“哇!悍馬”“哇!寶馬mini cooper”“哇!賓利”“哇!克萊斯勒”……當成都車迷被越來越頻繁的“進口車街頭秀”洗眼睛的時候,3C已經開始逐漸改變這種現狀。
最明顯的改變就是進口車的種類。8月1日后,悍馬、克萊斯勒怪獸等稀有品種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停止進口,原因就在于這些進口車沒有經過3C認證,而沒有經過國家3C認證的汽車是不允許進口的。
3C認證帶給進口車市場兩大直接后果:一是一些希奇古怪的進口車消費者無緣見到了,更多的進口車將是所謂的“大路貨”,就是隨處可以見到的。二是玩家想要通過特殊途徑搞到一輛獨一無二的進口車獨美,恐怕也沒有機會了。
3C的成本效應
3C認證是有成本的,生產廠家或者進口車商,在進口汽車的時候都需要考慮這項不低的成本:20萬元+一輛試驗破壞車,這就使得車商會以數量為標準來衡量是否會得不償失,如果進口數量太少則3C認證的成本就太高了。 因此即使是同一家汽車生產廠家,也可能針對不同的車型選擇是否3C,這也需要權衡進口的數量。
據了解,雖然目前國內大部分的主流進口車已經通過該項試驗,但仍有一定數量的進口車型沒有通過或者主動放棄。8月1日以后,這些車型就要停止銷售,這會對進口車市造成影響,特別是對一些個性化車型的進口商影響最大。
背景鏈接:3C是指進口車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CCC),主要是通過制度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和強制性產品認證程序規則。我國自今年8月1日起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從2003年8月1日起,凡列入《目錄》內的產品未獲得指定機構的認證證書或未按規定加貼認證標志的,不得進口、出廠銷售和在經營服務場所使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