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半的“婚姻”似乎已走到盡頭,上汽與奇瑞之間的不愉快,開始浮出水面。雖然沒有公開表態,記者昨日從上汽3個不同部門了解到的情況基本一致:上汽已決定退出在奇瑞的股份。
2000年底,上汽受讓奇瑞20%的股權,曾是國內汽車新一輪重組浪潮的開端,如今為何又要“分道揚鑣”?
增股之事久拖未決
作為中國車市的一匹黑馬,奇瑞的騰飛離不開上汽的功勞。安徽“奇瑞”是未經國家批準的整車項目,1997年開工,2000年建成,投資近17億元。但由于沒有產品“準生證”,奇瑞無法在全國市場銷售,在國家有關部委和上海、安徽兩地政府的協調下,2000年底,上汽集團受讓奇瑞20%的股權,將奇瑞納入上汽的大旗之下,之后,奇瑞進入國家產品目錄,開始在全國銷售。
奇瑞的發展,著實讓人跌破眼鏡,憑借大方的造型和低價位,奇瑞在10萬元左右市場一路順風,今年3月,第10萬輛奇瑞已經下線。作為全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不甘于僅僅占有奇瑞20%的股份,從2001年起,就開始進行談判,以求獲得更多股份,成為其控股母公司,這樣,就能把奇瑞納入上汽整體發展戰略,為沖刺500強再添動力。
然而,增股之事遇到很大麻煩。據了解,上汽高層曾多次去安徽,但談判艱難,次次空手而回。對于其中原因,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是,由于2000年簽約時,上汽對奇瑞的未來不看好,與奇瑞約定了“四不原則”:不投資、不參與管理、不承擔債務、不分紅,為的是避免背上奇瑞這個包袱。沒想到奇瑞一日千里,在如此好形勢下,又提出增股,奇瑞其他股東自然不樂意。
但上汽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在簽約之時,絕沒有排除增股的可能,并且有“等一段時間,再進行增股”的約定,可后來,在增股問題上,上汽作了大量的溝通工作和努力,卻沒有收效。
股權上的問題,使兩年多的“婚姻”,一直不太愉快。上汽集團有關人士曾透露,雖然上汽給了奇瑞技術、產品上的很大支持,但奇瑞不僅沒把產品銷售、生產計劃納入上汽體系,而且有時董事會或重要會議也沒有通知上汽。在過去兩年中,記者在多次詢問上汽的生產、銷售或出口總量時,上汽都無法提供上汽奇瑞的數字,對于是否要將奇瑞產銷數字納入上汽總體也不知可否,常常告訴說,“奇瑞事情敏感,不提也罷!”
[1][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