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不久前為一款國產小轎車拍攝了一個只有5分鐘長的“小故事片”。一開頭,隨著一聲“拿車發泄”的重重關門聲,坐在車上的一對小夫妻開始吵架,后來倆人拉開車門,坐在路邊椅子上誰也不理誰。這時,由跟趙本山演過小品的范偉扮演的一個汽車發燒友路過這里,小心翼翼地鉆進車好奇地擺弄這,擺弄那,當表情滑稽的范偉用手指輕點車內的音響按鈕時,音樂驟然“沖出”。優美的旋律勾起了男女主人公對往日的美好生活片段的回憶。他們又興高采烈地開著車走上五彩繽紛的公園大道。
在這個短片即將在中央電視臺播放之際,張藝謀暢談了他眼中的家庭購車熱:“以前,汽車跟中國的普通家庭距離非常遠,很難想象汽車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覺得今年特別不一樣,普通的家庭也會想什么時候攢錢買車,特別是在北京和其他一些大城市。雖然大街上有很多的出租車,但是老百姓還是希望擁有自己的車,這已經成為了潮流。現在兩個展覽最受歡迎,一個是車展,一個是房展。”
有人對片中為什么設計了一對小兩口兒在車上吵架感到不解。張藝謀說:“這個吵架也不必問前因后果,在生活中夫妻吵架是非常正常的,可能是工作不順心,也可能是因為心情不好,過后他們就會和解。吵架就是一段情緒。在人物對白中突出了女主人的一句話———車就是咱們家的一個人,要愛惜它。這句臺詞體現出目前中國買車家庭的一個普遍的心態。”
他說,現在的百姓家庭花十多萬元或者十萬元左右去買一輛車,這對他們來說還是一筆不小的錢。我們不像發達國家的人那么瀟灑,把車僅僅看作是代步工具。我們買車很隆重,很早就計劃攢錢、然后看廣告、了解車的性能和價格。我看到很多愛開車的發燒友,還沒有自己的車,就已經早早地考了駕照,不斷的摸各種車,在買車之前就已經是他們想買的這款車的專家了,甚至有點像養孩子。車買回來之后倍加愛惜,像對待家庭中的一口人。當汽車走進家庭之后,生活的節奏改變了,活動的空間更大了。
面對日益升溫的家庭購車熱,大導演張藝謀仍然保持著一顆平常心:能花十幾二十萬元買車不在乎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可能再過一些年,車很便宜了,生活水平更提高了,那時候車就真是代步工具了。一家會買好幾輛,換一輛就換一輛,而且二手車市場也發展了。但現在還不是,現在的買車人對車的愛惜心情是很獨特的。
為了設計威馳轎車在兩年中來中國24次的豐田汽車公司主設計師市橋保彥,日前在觀看了張藝謀拍的片子后說,他深深地被片中“車是咱家的一個人”這句話感動了。這句話是妻子對一上車就狠摔了一下車門的丈夫說的:“你今天這么對待車,明天就可能這么對待我。車就是咱們家的一個人,要愛惜它。”
當今世界車壇的一位被稱為“產品愷撒大帝”的傳奇人物、通用汽車公司副總裁羅伯特·魯茨先生不久前在訪問上海通用汽車公司時說過的一句話,也印證了張藝謀的觀點: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細節完美程度的要求恐怕是世界上最高的。他說:“我們為中國設計車時要關注這一點。”
[1]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