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今年初以來國內已有20多個品牌的80多種車型有不同程度的降價,一場波瀾壯闊的降價狂潮正在席卷全國車市。降價的受益者是汽車消費者,降價告訴人們中國汽車市場日趨成熟,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駛入了買方市場,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降價也警示汽車廠家的生存。6月份網上車市的調查表明,消費者對國內車價的關注程度下降,而買車更加注重售后服務和經濟運行。
賣方市場結束
上世紀的80年代和90年代,國內汽車市場是以價格高出國際市場近3倍的普通桑塔納為代表的計劃經濟壟斷的賣方市場,在這一期間汽車資源少,汽車生產廠家和經銷商都是大爺。2002年以來中外、中中外的汽車合資企業風起云涌,幾乎每個星期就有一款新車上市,汽車市場火爆、資源短缺,直到2002年底汽車市場可以說仍然屬于汽車廠商的高利潤的賣方市場。2003年初開始的汽車價格戰標志著中國汽車賣方市場的結束和汽車買方市場的到來。
價格戰搶占市場
“目前,我們就是要想辦法搶占市場”,這幾乎是所有汽車公司老總的一致看法。打價格戰是有些企業的無奈選擇,誰也不愿意以減低汽車銷售利潤來爭奪市場。在國內,汽車合資企業是占汽車生產九成以上的主流企業。爭奪市場呈現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消化吸收國外車型后生產符合本國文化的轎車,注重品牌和企業文化建設,保證產品質量和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加強培訓人才和銷售隊伍的培養;另一種方式是沒有對泊來品改造而發展生產,企業的管理人員素質低,不懂得現代經濟經營體系,認為拼比價格就能一攬天下和保住市場份額。當國內汽車價格接近國際市場汽車價格的今天幾乎沒有多少利潤可圖時,后者就有可能被前者一口一口地吃掉!降低車價是廠家不得已所采取的競爭手段之一,但不是惟一的。
察看評論詳細內容我要發表評論
[1][2]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