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非典”在短線刺激轎車消費的同時,卻令它的同業兄弟客車飽受拖累之苦。
為減輕“傷害”,一些客車制造商正在采取諸如增加空氣除菌清新器、消毒器等策略。在行業標準未必對此硬性調整之前,他們自己先行動起來了。
產業鏈
雖然梅雨季節尚未到來,但江南已開始連續出現陰雨天氣。5月12日上午8時左右,正值上班高峰期,上海忽然下起了大雨,并伴有六級東南風。公交車內一如往常擁擠,但人們明白“非典”時期空氣流通的重要性,所以即使下雨,車窗仍然大開著。
“上海公交車頂部的新風裝置能夠起到30%的通風作用,即便如此,車窗還是要適當打開,以保證車廂內空氣的清潔。”上海市公交客運管理處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如是說。
在廣州和深圳,連續幾個月悶熱的天氣已經開始。但目前這兩個城市運行的空調車大多數都采用密閉型車窗,通風狀況不佳,雖然都定時消毒,但“非典”時期,這種單一的消毒模式對于空氣中病菌的抑制畢竟有限。
而在北京,密閉的空調公交車在“非典”初期便已進行了開窗式改造,乘坐公交車開窗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乘客的共識。
業內資深人士鐘師認為,“非典”對客車制造商是考驗,亦是難得的商機。這是一個關系緊密的產業鏈,只有照顧到終端消費每一個普通乘客的利益,才能提高公交車、長途車的客運量;也只有在公交和長途客運公司運營狀況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才能夠拉動客車銷售市場。
正是在此種氛圍下,廣州駿威和揚州江淮宏運等開始了增加通風和消毒設施的新嘗試。但大部分廠家卻反應較遲緩。
[1][2][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