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給拍攝照片數量設限
對于出現的這些問題,市交警部門的相關負責人17日表示,將加大對拍車者的監管力度。并警告說,已經有部分涉嫌違章拍攝、制造假證據及敲詐勒索者被撤銷賬號,并作出其他相應處理。
此外,交警部門還宣布了一些具體措施。從9月23日開始,為防止職業化傾向,對同一人上交的照片,交警部門每天最多采納15張。新措施還規定,凡是發現有重復現象,不論先交后交,照片一律作廢。
質疑問題根源在制度的有償性
就市民拍攝交通違章活動的暫停整頓及新措施出臺,記者在會議現場采訪了一些拍車者。他們大多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
然而,有法律界的專家卻對此表示了不同意見。廣州市大同律師事務所的朱永平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措施在規范市民拍攝交通違章活動方面有進步,但仍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引發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該項制度本身的有償性。這種做法名為獎勵,實為買賣,雖然限制了每天每人上交的照片數量,但拍攝者可以雇人拍攝,分批分量地進行,甚至發展成更大的產業。
朱永平認為,從法理上來說,包括處罰權在內的行政執法權屬于公權,公權不得隨意委托、濫用、擴張、售出,公民參與管理公共事務必須依照法律規定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只有公安交警才是維護道路秩序的主體。而且,公民參與管理公共事務更重要的是參與其中的決策過程而不是執行過程,也就是應該在措施出臺前廣泛征求公民的意見,集思廣益,以制定出一個適合于長遠發展的制度。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