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14日注定要成為中國汽車業的一個重要時刻。
下午三點過后,當一汽集團年輕的掌門人竺延風和天汽董事長張世堂各自在協議上簽下名字的時候,中國汽車工業史上最大的重組案在經歷幾個月的傳言和猜測后終于塵埃落定。
按照協議,一汽集團控股的一汽轎車股份(000800)受讓天汽夏利股份(000927)50.98%的股份,也就是說,天汽集團將其持有的夏利股份84.97%的六成轉讓給了一汽。引人注目的是,天汽集團還將其旗下的華利公司75%的中方股權轉讓給了一汽。目前,還不清楚雙方以什么樣的價格達成交易。
盡管就在數周前,竺延風還在北京對媒體說一汽天汽重組是“連影兒都沒有的事”,但現在事實已經證明,那只是竺的故作低調,對媒體使的障眼法而已。
從雙方選擇簽協議的時間——周五下午三點過后——也說明了一汽、天汽的良苦用心。不出什么意外的話,在6月17日(周一)股市重新開盤后,兩家上市公司的股價應當會有一個較大的攀升。
最后的“一女嫁二夫”
作為一汽總經理,竺延風考慮的當然絕不是僅僅讓兩家股票的價格攀升。事實上,對于一汽來說,將天汽納入一汽,可以說是一箭多雕。
明眼人都知道,一汽之所以看中天汽,首先是因為天汽能夠補充一汽在家庭轎車、微型車這方面的空白,為一汽進軍家轎市場鋪平最快的道路。
竺延風掌門一汽后,曾經多次表示要“發展家用經濟型轎車”。但對一汽來說,扛了幾十年的兩大民族品牌———解放和紅旗都與這塊市場無關,前者屬于載重車,后者屬于中高檔車;而一汽大眾旗下的捷達也屬于中檔轎車,顯然也難以擔當在10萬元價位市場沖鋒陷陣的重任。
不巧的是,家轎市場恰恰又是目前中國汽車市場最被人看好的一塊,有著非常可觀的市場和利潤空間。
何況,國內三大集團的另兩家———上汽和東風在家轎領域都已經有所斬獲,前者通過和大眾、通用合作以及收購奇瑞等,旗下已經基本形成10萬元到40萬元系列車型,賽歐、波羅、奇瑞等產品被市場看好,此外上汽與躍進也進行過談判,不排除在小型車領域再添新軍的可能;而東風也與PSA集團聯手,今后將在標致、雪鐵龍兩個平臺生產轎車,年初通過參股悅達起亞,也將在小型車領域一展身手。
[1][2]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相關文章:
·一汽老總竺延風:企業戰略調整實施越早越好
·論一汽與天汽的合并傳聞
·兄弟聯手亮相 兩個大眾可能會走聯合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