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念:銷售網絡如何快速建立?
造車容易賣車難,再好的汽車也需要成熟的銷售渠道。對合資寶馬來說,短時間內建立起規范、完善的銷售網絡并非易事。
按照雙方計劃,寶馬轎車廠設計能力將達到3萬輛,對中國高檔車市場來說,這不是個小數字,怎么把這些車盡快地賣出去,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服務的本地化、零配件的本地化、自主開發的本地化,是更嚴峻的問題。
有人猜測,為縮短時間,寶馬可能會利用中華現有的銷售網絡,此說法隨即被寶馬集團否定!皣a寶馬將享有自己獨立的銷售網絡,永遠都不會在中華轎車的網絡上銷售”,寶馬方向媒體做出明確表示。
作為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高檔轎車品牌,寶馬不希望合資項目的產品“搞砸”寶馬名聲,因而在供應商隊伍和銷售網絡方面,顯示出高檔品牌的“強勢”態度也在情理之中。
國產化率影響質量?
寶馬—華晨的此次合作協議中規定:合作期為15年,注冊資本1.5億歐元,到2005年將達4.5億歐元(約40億元人民幣)。按規定,寶馬的國產化率將達到40%,這就要求發展必要的本地供應商體系。
為確保質量,合作雙方將按照寶馬集團同一國際標準規劃、執行生產、銷售及相關商務流程。雙方只表示,目前當地供應商體系正在逐步發展,而沒有透露更多內容,但強調“不會有一輛達不到一流質量的寶馬進入市場”。國產寶馬品質和德國、美國、南非生產的寶馬完全一致,沈陽產的第一輛寶馬轎車將達出口日本的水平。
[上一頁]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