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來的模范效應
市場細分化是個比較復雜的概念,尤其在中國轎車剛剛進入家庭的今天,市場細分化的概念更是少有人提及。不妨以較早上市的寶來為例說明這個問題。寶來去年剛剛推向市場的時候,標榜為中國第一輛駕駛者之車,提出了年銷售5萬輛的銷售計劃。部分消費者對這款車的批評很直接,認為寶來的后座空間太窄,價格偏高,不適合做家庭用車。而當時一些市場分析人士也普遍認為,寶來定位于駕駛者之車,在轎車尚未普及家庭的情況下,這一概念有些超前,市場人士對寶來5萬輛的銷售量普遍不抱樂觀態度。但年底盤點,寶來以超出5萬輛的銷售圓滿實現了年初的預期。
后來有人傳言,寶來將會加長10CM改善空間以適合更多消費者的口味,一汽大眾有關負責人很直白的說,寶來的目標客戶不是所有人,而是勇于創新、個性強、喜愛駕駛的人士,如果寶來加長,等于媚俗地迎合了大眾品味而放棄了目標客戶。可見經營者的思路相當清晰,寶來走的就是細分市場的路線。
事實上,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費者已不再局限于為買車而買車,當汽車走下神壇,真正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品的時候,它的功能性就得到顯現。這時很多用戶在買車時就會考慮到一個問題:我買這輛車干什么用?在這個觀念的驅使下,消費市場開始出現細分化,大眾不會一窩蜂的去買大而無當的三廂轎車,轉而會選擇越野車、旅行車、運動款車、房車、兩廂車等,市場細分化在這時就初步形成。
市場細分還在初級階段
由于國內消費水平相對比較低,多數消費者還不具備第二輛車的消費水平,因此市場細分化還很不成熟,只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以去年銷售的112萬輛轎車為例,越野車只占市場6%左右,其它廂式旅行車的數量則更少,雖然兩廂車的銷售有所起色,很多消費者開始逐漸認識到兩廂車的方便和經濟性,但轎車銷售的主導產品還是中級三廂車,桑塔納、捷達、富康、帕薩特、雅閣等依然在消費中占主導地位。
這種情況與國外市場有很大區別。在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多數家庭都具備了購買第二輛車的消費水平,第一輛車可能會選擇比較體面的三廂房車,但在購買第二輛車時,車的功能性成為選車的重要條件,外形、內飾等反而更為其次,愛好戶外運動的消費者會選擇越野車,常出外旅行的會選擇長廂大空間的旅行車,而青少年則多會購買價格較低的兩廂車和小型車。比如在國內暢銷的奧迪和帕薩特等車型,在國外的主銷車型都是旅行車,三廂車占的比例反而比較少。
[上一頁] [1][2][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