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yjpl/10304/pic/030418k2007m6.jpg) “到2007年將有兩個一汽大眾,年產能力共達到66萬輛。超過德國大眾設在總部堡的工廠,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堡’。”一汽大眾總經理秦煥明為企業今后的發展定了基調。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名元老,一汽大眾面臨二次創業。
“做大做強A級車,用C級車提升企業形象,B級則完善產品結構。”秦煥明進一步解釋,到2007年,一
汽-大眾老廠的生產能力將提升到年產33萬輛;同時,再建成一個生產“完全不同于老廠產品”的新廠,生產能力也是年產33萬輛;并形成大眾、奧迪兩大品牌和C級、B級、A級三大系列產品的生產格局。
三大車型贏市場
“2002年到2007年這段時間,我們計劃要實現產銷突破60萬輛,產品跨越A、B、C三個級別,實現兩廂車、三廂車、ATi、商務車全面發展。”今年3月份珠海試車會上,面對業界新聞記者,一汽大眾銷售副總經理華明耀放言。
華明耀此番講話并非空穴來風。2002年一汽大眾成績斐然,全年實現了產銷超過20萬輛的歷史性的突破,銷售同比增長66.4%,市場份額達到了16.5%。較2001年相比,超過董事會制定16.8萬輛的銷售目標,捷達、寶來品牌總銷量達到17.2萬輛,同比增長了78%;在高檔車市場,奧迪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在國產車傲視群雄,去年奧迪品牌完成銷量3.4萬輛,一汽-大眾公司三大系列的產品均超過了歷史的紀錄,全線飄紅。捷達以12萬輛的成績,成為國內單一品種銷量的最大銷量的產品。
“今年一汽大眾的營銷目標是26.7萬輛,其中奧迪4.9萬輛,捷達13.8萬輛,寶來7.5萬輛,”,華說,但這可能會成為最低目標,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從1、2月份的市場情況,一汽大眾全面完成計劃超過計劃完成在25%以上。第二個就是部分2003年的投放新產品,由于市場的緊迫感,我們提前了。
[1][2][3][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