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底特律新聞的汽車專欄作家保羅.李納特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處在成為頂尖汽車市場的門檻》的文章,稱汽車工業的“中國時代”已經到來,并大膽預測,到2023年前后,中國汽車銷量將有望超過美國。
中國汽車工業受國際汽車界關注
保羅.李納特在文中說,前不久全球汽車體系與原產設備供應商協會兩個國際性汽車組織在美國底特律召開了一次研討會,專門研究中國近年來汽車工業的發展和對2010年的展望。他們還準備出版一本書,要對興旺的中國汽車市場上那些汽車公司和汽車產品的表現做一深層分析。在這次研討會上,許多專業人士都注意到,中國的領導人雄心勃勃,他們決心用10年時間,在外國資本與技術的幫助下,將中國提升為世界一流國家。如果從汽車行業的進展來看,這個時間表似乎并不是過分樂觀。
從20世紀20年代起,日本用了幾十年時間才發展出具有獨特的日本風格的汽車設計。從20世紀60年代起,韓國大約用了20年時間,也做出了同樣的事情,F在中國的汽車制造商決心把這個時間壓縮到更短。
2002年,中國的汽車制造商與其來自歐洲、日本、美國的合資企業共生產了120萬輛轎車,并將所有產品都賣給了本國的消費者。在一個10多億人口的大國,這也就是說每1000人擁有一輛新車。與之相比,在美國,包括國產車與進口車在內,每年汽車的銷量為1700萬輛,大約每16個人擁有一輛新車。這很容易算出在中國的國內市場有多么大的潛力。
即使把中國的汽車產量提高到每年1700萬輛——這個數字現在看起來已不像前幾年那樣不可思議——這只意味著每70個人才擁有一輛新車(假定人口不增長),并且還不包括進口車。
[1][2]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