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道路荊棘密布
為了幸存下來,福特必須做到……
1、建立有效力的管理。
2、改善工廠的生產力。
3、拿出優秀的車型來吸引顧客。
4、清償巨額債務。
5、關閉一些工廠,以降低成本。
從管理層上來說,比爾缺乏經驗,雖然比爾20多年來在福特公司很多職位上工作過。但首席執行官這樣一個最高級的經營職位對于他還是空白。公司領導層也僅僅是要求他把公司領出赤字。一些重要的職責領域如生產、研發或金融對于他都還是處女地。以前的一位福特董事評價說:“如果比爾不是姓福特的話,他到今天都
還不能登上這個位置!
如果最高管理層的其他人是一流的,那么總裁的經驗不足也就可以忽略了。但情況不是這樣。相反,很多業內專家都認為首席運營官謝尼克是一個錯誤的任命。而在華爾街受到廣泛好評的原福特汽車公司運營官約翰·迪瓦恩出走,投任通用公司副主席兼首席財務官。
糟糕的經濟環境使得管理問題刻不容緩,福特陷入了兩年來美國異常激烈的打折大戰。幾乎所有的生產商平均在每輛車上提供的價格優惠超過了3000美元。對于部分車型,福特提供的數字甚至只高不低。
這種放縱的促銷還無望結束。據汽車分析師紹爾·魯賓預測,美國的汽車市場在2004年還要萎縮2%至3%。同時,產能過剩還會增加。僅日本人在未來幾年要建立的新工廠就可以生產120萬輛車。
要在這種環境下幸存,只有為經銷商們提供尖端產品。這一點對于福特就顯得悲觀了。消費者大批倒向日本對手日產和豐田。福特錯過了重要的產品潮流,如多功能型的汽車,這是由廂式車、越野車和常見乘用車組成的混合概念。
競爭對手們在運動型多用途車(SUV)領域里和福特爭搶顧客。大眾的途銳、保時捷的卡宴、寶馬的X3都進入了福特的專長領域。受此影響,2001年福特在北美還銷售了440萬輛車,但今年可能就減少到380萬輛了。
察看評論詳細內容我要發表評論
[上一頁] [1][2][3]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