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自行車、洗衣機、電風扇、冰箱、空調、彩電等家電行業的發展過程都經歷了“戰國時期”。任何競爭性行業都無法避免投資過甚的“重復建設”,因為企業都看到了超額利潤;任何競爭性產業都需要一定的“重復建設”,否則就沒有競爭可言。有競爭就有勝有敗,敗者退出的同時還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戰國時期”是大多數企業倒閉消亡的時期,是少數“列強”突現、瓜分市場的時期。從千百家汽車廠的存在到主宰市場的9家或者10家格局的形成這段時期,我們就稱之為“戰國時期”。
在加入WTO的艱苦談判中,中國承諾整車進口關稅到2006年7月1日降低到25%。另外,同意汽車產品進口配額每年增加15%,到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對汽車進口的配額許可證管理。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爭取到了3年寶貴的保護期,這里所說的三年就是2002年、2003年、2004年。這個產業的豐厚利潤,使原有汽車生產企業不斷擴大生產能力,同時新的投資者也不斷進入,當進入汽車業的投資者足夠多,汽車產業的利潤率開始低于社會平均利潤時,不用誰去勸說,那些吃不住勁堅持不下去的企業自然會選擇退出。
如此推測中國汽車行業的“戰國時期”應從2005年開始,其突出的表現特征應從2005年秋季開始呈現。主要表現為多數汽車生產企業產品滯銷、大量積壓、停產、倒閉,少數生產企業市場份額擴大、知名度提高、購并重組倒閉企業。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以至滅亡。
生產廠家“戰國時期”的表現特征很快會“傳染”給汽車銷售服務企業。長期以來我國的汽車銷售服務企業特別是汽修企業,一直慘淡經營,吃不飽也餓不死,面對即將來臨的“戰國時期”的激烈市場競爭,有些企業經營者感到茫然和焦慮。還有人認為汽車銷售服務企業永遠不可能作大,即使實現現代化也是一個一個的“小作坊”,不能實現規模化經營。其實,對于銷售服務企業而言,“戰國時期”充滿商機,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發展的大好時期,是做大做強的好時機。
[上一頁] [1][2][3]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