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轎車在使用到一定程度后,均出現前輪發擺,尤其是高速時比較嚴重,出現方向盤抖動病癥。原因可能是非常復雜的,但普遍存在問題是前輪不平衡。這里談對前輪擺振的處理措施。
檢查方法:首先應確認是否是由于前輪不平衡引起的前輪擺振,應檢查以下項目:轉向節主銷或獨立懸掛系統、軸承間隙、橫直拉桿球頭、前輪定位及輪胎氣壓、然后重點檢查前輪是否平衡。
(1)路試:當駕駛員反映前輪發擺時,可進行路試。路試時,一個人站在公路邊觀察從300-500米以遠的方向開來的車,看看是哪個車輪擺得厲害。
(2)停車檢查:用千斤頂頂起前輪查找不平衡點。檢查時最好讓發動機怠速運轉,用發動機的振動來確定車輪的較重部位。具體做法是,用手將轉動靈活的車輪轉動2~3轉,等車輪停止轉動后,用粉筆做記號記住下邊較重的部位。連續作3次試驗,每次都作記號,觀察記號是否都停在一個部位。假如每次最低位置的記號都一樣,說明該點是不平衡點,或稱為偏重的方位,車輪處于靜不平衡狀態。假如車輪每次自然停止時,粉筆的記號位置都不一樣,而且將該記號無論轉到哪里,用手停住車輪后,車輛就能穩妥地停在那里,這時車輪處于靜平衡狀態。對于處于靜不平衡狀態的車輪在高速旋轉時,會產生很大離心力,從而引起車輪周期性的跳動,這就是擺振。若輪胎無問題時,則應檢查輪轂和制動鼓(或制動盤),檢查方法與檢查輪胎相同,不過應松開制動,拆下輪胎,不得有發卡現象,在制動鼓(盤)轉動靈活時再進行檢查。對制動鼓(盤)不可輕視,因其薄厚不一,同樣可以造成車輛擺振。
(3)處理措施:當認定某個前輪有不平衡問題時,屬于輪胎問題應進行換位,然后路試。不屬于輪胎問題,則應檢查制動鼓或輪轂,前驅動轎車應檢查制動盤或前半軸。對靜不平衡的輪胎的平衡調整,可采取粘結平衡塊的方法確定它是否達到平衡:將較重部分轉到輪胎中心的水平線上,觀察輪胎是否靜止,若靜止,將重部位放在另一面再做試驗;若仍靜止,表示車輪已經平衡。不平衡的輪胎裝在后輪一般不會出什么問題。
分析原因:大部分轎車前輪采用獨立懸架,取消了轉向節主銷及套,其懸架襯套及球頭銷等一般不易松曠,橫直拉桿球頭也很少松曠,因此一般不會引起前輪發擺。根據實踐經驗,這種故障大都在行駛1萬公里以后發生,而且極少是因轉向拉桿球頭銷或懸架松曠造成的,多是前輪平衡不好所致。
車輪在使用中,由于變形、磨損或更換零配件,會打亂了原來的配合;在修理過程中的堆焊、鏜銷等也會使車輪失去平衡,致使前輪發擺。
實踐證明,為防止高速時前輪發擺,車輪總成,包括輪胎、輪輞制動盤等都需要經過平衡試驗。這里提供的檢查方法只是一些經驗作法,但比較實用,有條件的用戶如能用輪胎平衡機檢修,效果會更好。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