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菲亞特西耶那新車投放儀式開始前,菲亞特中國公司總裁恰巴讓我猜價格,我沒敢猜。因為8個月前,派力奧下線時恰巴先生讓我猜過一回,那次盡管我認為肯定是個低價,但還是猜高了。果不其然,西耶那又開出了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價格。
毫無疑問,低價格是菲亞特想要在中國后來居上的一張王牌。派力奧投放市場8個月的暢銷勢頭,已經讓菲亞特深信自己的策略是成功的,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將這張牌打下去。
然而,許多人都主觀地認為,菲亞特在中國很難成功。他們的根據是,菲亞特的實力不敵大眾、通用,而且又晚到中國來投資設廠。最近海外又傳來消息,菲亞特集團發生財務危機。人們更加擔心菲亞特在中國的投資會否受到影響。
其實,簡單地看菲亞特在中國未來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的確,論實力、技術水平等,在國際市場上眾多跨國公司已多次角逐過了,菲亞特并不占先。但我們如果以先來后到評判一個公司在中國是否成功,以實力大小來確定一個公司在中國能否立足,那就錯了。當初中國轎車工業引進合資的"三大三小"應該算早了,而且那時還沒那么多的跨國公司競爭,但標致最終還是走了。而且今天有的公司日子還不好過。如果晚到就意味著失敗,豐田、日產又為何在今天如此大動做地進入中國?韓國汽車論實力,論規模算不上大,但當不久前,現代汽車公司與北汽簽署合資合作協議時,就有業內人士說,現代公司能成功,因為他們的自主發展理念適合中國。
跨國公司能否在中國成功究竟看什么?我還是那句話:看其是否本土化。菲亞特在中國的低價格,絕對不是通過減法得來的。他們如果也像有些跨國公司那樣收了技術轉讓費,再從零部件配套上"抽頭",派力奧、西耶那的價格絕對下不來。此外,以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為特征的戰略,也使得菲亞特在合資合作的推進速度上有別于它的競爭對手。菲亞特已經明確宣布在合資企業中每半年投放一個新車型,這個速度是所有先來的跨國公司所沒有的。
最近有消息說,菲亞特還要加快在中國的推進速度,這與我一年前采訪菲亞特汽車公司總裁時的印象完全不同。那時,我覺得菲亞特在中國只是做戰略性的試探。而現在,也許是菲亞特在別的市場發展不順,它要將戰略重點逐漸轉移到中國來,如果是這樣,以其務實的中國戰略,可別讓我們小看了菲亞特。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