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代到第三代的Celica都提供三門掀背和雙門兩種車型,但到了第四代發生了變化。日本市場僅提供三門掀背版,雙門版由Corona Coupe取代,不過北美市場仍然保留雙門車型。更重要的是,第四代Celica的驅動方式從前置后驅(FR)改為前置前驅(FF),還新增了頂級的全時四輪驅動系統。
![](http://img.pcauto.com.cn/images/upload/upc/tx/autohm/2502/16/c0/482183836_1739661900307_830x600.png)
1985年推出的第四代Celica在豐田的規劃下進行了重大改革。首先是驅動方式的轉變,采用了更易駕駛的前輪驅動。車型方面,日本市場簡化為僅有三門掀背版(美國市場額外提供雙門版),原有的雙門版則由Corona Coupe替代。外觀設計比第三代更為圓潤,采用了豐田獨特的"流面形"設計理念——將流動感和曲線融為一體,呈現出獨特的線條美。上市時的廣告以"發現流面形"為主題,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日本版三門掀背車型的車身尺寸從4450×1665×1320毫米調整為4365×1690×1295毫米,整體造型更加扁平。美國獨有的雙門版尺寸則從4435×1665×1310毫米調整為4410×1710×1260毫米。兩個版本都保留了廣受好評的升降式頭燈設計,這成為了Celica的標志性特征,也奠定了其作為跑車的基礎形象。
內飾方面同樣精心打造。雖然中控臺延續了第三代的直線設計風格,但更添活力動感。數字儀表盤作為標配,同時還裝備了空調、雙層音響主機、運動型桶椅、前排中央扶手(帶儲物格)、電動天線、多檔雨刷器和電動車窗等配置。軸距從2500毫米略增至2525毫米,提供了更好的乘坐空間,后排座椅可傾倒,增加了行李箱的實用性。1987年小改款時,2.0升發動機版本新增了可欣賞陽光的軟頂敞篷車型。
![](http://img.pcauto.com.cn/images/upload/upc/tx/autohm/2502/16/c0/482183846_1739661901860_830x600.png)
由于第四代Celica改為前輪驅動,加上豐田動力技術的進步,共推出了三款直列四缸水冷發動機:1998cc雙凸輪DOHC(型號3S-GELU,輸出160hp/19.0kgm)、1832cc單凸輪SOHC(型號1S-iLU,輸出115hp/16.7kgm)和1587cc雙凸輪DOHC(型號4A-GELU,輸出130hp/15.2kgm)。這些發動機可搭配五速手動或四速自動變速箱。1986年推出的GT-FOUR版本(北美市場稱為All-Trac)配備手動鎖定全時四驅系統,搭載3S-GTE型1998cc直列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達185hp/25.4kgm,僅提供五速手動變速箱。1988年,原有的1S-iLU發動機升級為4S-Fi單點噴射系統,排量保持1838cc,采用DOHC設計,調校后輸出功率為105hp/15.2kgm。底盤采用前后麥弗遜式懸掛,四驅版本的操控性能全面提升,而前驅版本則更適合日常駕駛,受到許多女性消費者歡迎。
1988年至1991年期間,豐田以第四代Celica GT-FOUR參加WRC A組賽事。憑借出色的四驅系統,在多個分站賽中奪冠,甚至動搖了當時意大利藍旗亞在國際越野賽事中的統治地位。1989年9月,為順應流線型設計潮流,第四代Celica正式由第五代車型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