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貝殼財經3月20日報道,武漢朱先生自去年10月入手東風奕派eπ008后就成了煩心事,幾個月來,他的車先后遇到車內焦煳味、電池包故障導致失速、AEB(主動剎車功能)輔助駕駛誤觸導致無法正常駕駛等問題。而東風奕派則表示已在積極處理車主訴求,其購車的武漢東風奕派卓聯奕盛4S店則回應稱,目前已為該車主申請了退車。

在《車界》看來,針對這一事件其實不必過度解讀,也不必小題大做,更不必“妖魔化”東風奕派,畢竟東風奕派作為央企推出的新能源品牌,在對消費者負責這方面還是有擔當的。

首先,從此次曝光的案例來看,雖然該車主先后經歷了電池包故障引發失速、AEB系統誤觸干擾駕駛、與車內焦煳味與油箱異響等問題,但是這些問題或許僅僅是個例,并不能代表東風奕派eπ008的整體產品質量與品質。
而且針對上述問題,東風奕派經銷商先是為朱先生進行了維修,后續又申請了退車,從售后流程上看,東風奕派的處理還是比較靠譜的,這也表明企業并未回避責任,起碼是符合汽車“三包”法規需求的。
當然,對消費者來說,上述幾個問題確實會影響用車體驗,尤其是電池包故障引發失速、AEB系統誤觸干擾駕駛等問題甚至存在安全隱患,這樣的問題即使是個例,也不應該出現,產品質量“0”缺陷應當是任何一個大廠的基本底線。所以從這點來說,東風奕派確實存在責任。
但這并非不能理解,不必小題大做甚至“妖魔化”此類問題。一方面從品牌積淀來說,東風奕派作為東風汽車集團推出的主流新能源品牌,其實時間并不長。而且業內人士一般都知道,新車尤其是剛上市的新車因為還未經過市場長期考驗,在產品的可靠性、耐久性方面都或多或少的面臨一些問題,所以從這個大的背景來說,東風奕派eπ008出現一些問題也可以理解,主要看廠家售后如何,是否能夠解決問題。

其次從產品技術層面來看,諸如AEB誤觸問題更多的可能是輔助駕駛系統的算法缺陷,這一問題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其實并非孤例,很多新勢力品牌其實都曾曝光過類似問題,只要不是硬件問題,大多都可通過OTA升級逐步優化。雖然此次朱先生事件中經銷商提出了以“關閉功能”替代修復的方案并不合理,但是被客戶否決后為其申請了退車,也算是做的到位了。

當然,對于消費者而言,肯定希望自己的車能夠完美無缺,但是車無完車,總是會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
事實上,除了武漢朱先生的東風奕派eπ008所曝出的電池包故障導致失速、AEB(主動剎車功能)輔助駕駛誤觸問題外,今年315杭州問題車展上,還有東風奕派eπ007的消費者曝出其入手的“智駕包”功能存在未兌現的問題,認為廠家虛假宣傳,希望廠家能夠對智駕包退一賠三等問題。以及更早的eπ007紅色卡鉗變“紅色卡鉗罩”等問題。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智能電動車行業仍處于高速成長期,新生品牌的技術與產品與用戶期待之間的落差客觀存在,消費者還是應當有一定的心理預期。要知道即使諸如特斯拉、比亞迪甚至蔚小理、鴻蒙智行那樣的一線品牌或廠商都不敢說絕對不會出任何產品問題,更遑論東風奕派這樣的二三線品牌了。
寫在最后:
對于消費者而言,買車時對產品有更好、更穩定的需求可以理解,這也是很多人買車喜歡選擇上市時間長、品質更有保障的一線大品牌的原因所在,但是呢對于東風奕派此次曝出的事件而言,個人認為還是不應被簡單解讀為東風奕派的“質量危機”,而應視為二三線新能源品牌在成熟化進程中的一次壓力測試。相信隨著上市時間增長和研發及質量管控經驗的日益累積,東風奕派的類似投訴會越來越少。
對于這件事兒你們怎么看?留言討論吧。
(本文由【車界】新媒體編輯部原創出品,本文所涉及銷量數據來源于乘聯會或第三方平臺發布的行業綜合銷量數據,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具體請以官方信息為準。本文作者藍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