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票不是杭州的
消協的工作人員說,由于沈巖干購車的發票不是浙江省的,而是廣東省的,因此,該汽車不在浙江省的“三包”范圍之內。
在購買汽車才兩個月的時間里,就修了三次,沈巖干把杭州萬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和之田特約維修店投訴到了消協。
消協的工作人員說,由于沈巖干購車的發票不是浙江省的,而是廣東省的,因此,該汽車不在浙江省的“三包”范圍之內。
再去找賣車的經銷商杭州萬源,但他們根本沒有把投訴當回事情。“我們可以幫你找一家好一點的公司維修,但要退要換是不可能的,廣州的廠里我會給你打電話,他們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找我沒什么用的。”萬源的負責人一付事不關己的樣子。
車市火爆促使違規“串貨”
“外地有些地方還有部分車沒賣完的,就拿到杭州來賣,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通過正規渠道進的,這樣外地的經銷商也可以賺個差價。”
“發票開外地單位的現象很普遍的,汽車城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銷售商開過外地的發票,但具體有多少家不清楚,這個沒辦法統計。”杭州汽車城里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杭州汽車城共有150家經銷商,如果按三分之一計算,至少有50家經銷商在做這樣的事情。那發票為什么要開成外地單位的呢?
“賣出去的車是從外地經銷商那里拿過來的,自己又沒有這種車的代理權,發票上只好用外地的單位了。”杭州和信汽車的戴斌告訴記者。
“去年汽車好銷,很多汽車都脫銷了,廣州本田、福美來、中華、新藍鳥、威馳等十幾款車在杭州市場上都沒貨了。”杭州當地報社一名跑汽車線好幾年的老記者這樣解釋,“外地有些地方還有部分車沒賣完的,就拿到杭州來賣,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通過正規渠道進的,這樣外地的經銷商也可以賺個差價。”業內人士把這種互相提貨的現象叫做“串貨”。
“一般的汽車廠家都不允許不同地區的‘串貨’現象,但杭州汽車好銷,‘串貨’現象特別嚴重,廠家也很難管到每一個經銷商。”江鈴汽車浙江銷售公司市場部的張薇告訴記者。
廠家正常的做法是,一個地方的的汽車銷完了,就從另外地方的經銷商處調。這樣,被調的那個經銷商就沒什么錢可賺。因此,他們自己聯系缺貨的經銷商,通過非正常的途徑把車子銷售出去來賺取利潤。
“一般新車出現大問題是很少的,所以沈巖干此類的投訴是我們接到的第一個,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投訴,我們準備上報到中消協,消費者在購買汽車的時候要看清楚這一點。”杭州市消協副秘書長陳關庭說。
文章轉載于外灘畫報
注: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