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也許剛剛開始”
“事情發展到今天,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但奇瑞承受的壓力太大了。”奇瑞該高層表示,孫勇的工作方式讓奇瑞在業界看來顯得比較膨脹,奇瑞卻有自己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
作為力圖成就民族品牌汽車的公司,奇瑞在焊裝、總裝等五大工藝、市場銷售等方面與上海通用、一汽大眾等合資廠家存在較大差距。業內人士認為,奇瑞仍處于國內汽車行業的第二甚至第三梯隊,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該人士說,在孫的操作下,奇瑞略顯冒進。6月21日,奇瑞對外公布其新品旗云即將有120輛出口敘利亞,且已經與敘利亞簽訂出口協議。根據當時的報道,這是奇瑞第七次順利出口。
而實際情況有些出人意料,據一位當時參與此事的人士介紹,當消息對外公布時,奇瑞公司相當一部分人還沒有聽說過此事,而且當時正在與敘利亞方面進行談判,雙方僅僅是有達成此次合作的意向,事情并未成定局。
“提高公司的形象固然是好事,但這件事做得有些急躁了。”這位人士說,現在事情已經成功,但如果合作沒有成功,奇瑞就騎虎難下了。“總之,在公司產品宣傳、工廠建設等問題上,我們都愛搶風頭。”
同時,由于打破原來的銷售制度,使原來各個大區經銷商的利益受到損失。經銷商靠銷售數量獲取汽車廠家的“返利”。在同一大區銷量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實行孫的新制度,經銷商數量的增多,使原來為奇瑞打拼多年的經銷商收益驟減,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孫的下課,與廠家和經銷商為消除對立情緒的妥協條件有很大關系。
此外,在與同行打交道的過程中,奇瑞的年輕也逐步顯露出來。
在奇瑞與德國大眾、美國通用以及上汽集團的矛盾暴露后,奇瑞的舉動成為業界追蹤的熱點,本該低調的奇瑞卻迎“風”而上。“樹敵太多,與眾結怨太深,導致奇瑞處于被動局面。”上汽集團一位中層官員說。
按照這位官員的分析,奇瑞涉嫌抄襲德國大眾產品的事情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事情發展到后來,上汽集團重金賠償作為了結,但卻使上汽異常被動,究其原因,不排除德國收購奇瑞未成而動怒的可能,但當時涉及到大眾與上汽集團就上海大眾合作續約的關鍵時刻,如果上汽方面不能滿足德方的要求,德國商會便不允許中方相關人員進入德國,進一步合作便沒有可能。而且,事后奇瑞方面并沒有就此事表態。
之后,再次出現奇瑞抄襲通用大宇SPARK的事情,上汽集團的處境更加尷尬。而孫勇在對外界回答這些問題時的表現并不能令人滿意。孫沒有考慮母公司的感受。一人士說。
“這肯定不是事情的結束,一切也許剛剛開始。”該人士說。正是在奇瑞內外的各種壓力下,孫勇在奇瑞的路終于走到了今天。
風不止,樹難靜。(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頁]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