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失誤”和“四個歷程”
和眾所周知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的輝煌一樣,北京吉普在90年代后期走過的下坡路也是有目共睹的。對此,北京吉普人并不回避,童志遠曾經把導致吉普陷入困境的原因歸結為“五大失誤”:產品結構單一、產品質量問題、經營機制老化、銷售網絡軟弱,以及與戴-克合作合同未續簽之前的經營短期行為。那么,這些曾經的失誤是不是都已經被改正過來了呢?
面對記者,性情率直的童志遠坦言,這些年,北京吉普經歷了較大的起伏,走過四個歷程,根據階段特征可以概括為:生產的吉普、技術的吉普、質量的吉普、營銷的吉普。“生產的吉普”主要指的是在1993年以前,當時我國轎車市場剛剛起步,以北京吉普2020和切諾基為主的越野車在汽車市場上占據了較大的優勢;從1993年到2000年,進入到“技術的吉普”的階段,這個時期主要抓的是產品的技術創新,城市獵人、六缸切諾基的開發,都是在那個時候,但是因為有一段時間忽視了產品的質量,90年代后期走了一段下坡路;第三個階段,就是“質量的吉普”,從2000年起,北京吉普開始狠抓產品質量,把提高用戶滿意度作為工作核心,索賠率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在下降,用戶滿意度也在以超過15%的速度逐年提升,2000年以前北京吉普的用戶滿意度一度只有55%,現在已經達到了85%以上;第四個階段是“營銷的吉普”,從2003年開始,建立廣泛的營銷網絡被提上日程安排,成為北京吉普能否重振雄風的重要一環。
“質量門”的生產管理模式
在哪里摔倒了就要在哪里爬起來,童志遠告訴記者,北京吉普曾經因產品質量問題走了下坡路,對產品質量的管理自是不敢懈怠。2002年,北京吉普公司開始全面貫徹實施ISO9000-2000版國際質量標準和更為嚴格的JB9001A-2001國家軍用車質量標準,成為國內汽車行業第一批通過國軍標雙指標系列標準認證的企業之一。
此外,北京吉普以“同等品牌、同等標準、同等質量”為目標,系統引進了戴姆勒·克萊斯勒PAP產品開發質量保證程序、從用戶角度出發的CSA成車考核、日本三菱公司“質量門”等諸多新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管理模式。為了保證生產的質量,北京吉普優選、重組的供應體系選擇的所有供應商均是美國原配廠在國內的獨資、合資企業或國內行業前三名的廠商,產品質量得到迅速提升。
童志遠說,“我經常跟公司內部做質量管理的人講,你不要去看市場售價二十萬元以下的車,一定要看高檔車,就是讓他們認識到高檔車的品質是什么要求。因為高檔車看慣了,對低檔車,一眼就能看出它的毛病。反過來,如果看低檔車看慣了,對那些毛病就會熟視無睹。”
[上一頁] [1][2][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