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價格戰的持續,汽車生產上的確面臨著如何降低成本的問題,而出路無非兩條,一條是提高資本投入,形成規模經濟,但這需要合資企業的外資方繼續投資,這個同時也伴隨著技術轉移;另一條就是降低零配件成本。事實上,在多重動力的推進下,中國的汽車零配件產業即將面臨大變局。首先,中國的汽車生產商在全國建立生產基地的同時,也需要整合周邊地區的零部件產業,通過直接采購降低成本,這給各地分散的零配件企業提供了一個機會。
其次,隨著跨國車商通過合資方式進入中國,跨國零配件企業也必然在競爭壓力下進入中國,在江蘇無錫一帶,已經有很多韓國和日本的零配件企業投資建廠,向國內的合資企業提供零配件。隨著中國市場的日益完善,一流的跨國供應商必然進入中國,通過并購國內的零配件企業來占領市場。
第三,盡管經過合并重組,國內目前還有100多家整車制造廠,它們目前在地方政府的保護下還活得很好,但是從長期來看,國內市場和汽車產業顯然都不需要這么多汽車廠,它們是缺乏競爭力的,其中大多數幾年后將被淘汰。而避免破產給地方政府帶來包袱的一個出路,是轉化成專業的汽車零配件廠。
第四,民營資本進入汽車業是大勢所趨,但是,即使放開了民營資本進入整車制造業,在現有的國內汽車業格局下,它們投資整車制造業風險很大,因為即使它們能夠通過模仿低成本地獲得技術,也不具有規模優勢與資金優勢,而且作為一項長期投資,汽車價格的下降速度會抵消它們將來盈利的樂觀預期。而如果進入汽車零配件產業,政策、資金門檻和技術都不是問題,民營企業還具有機制上的靈活性,能夠充分發揮其比較優勢。
因此,在上述種種因素的推動下,目前還基本上處于分散、小規模生產的汽車零配件產業,很快將進入一個大并購重組的時代,而在這個時代,并購的主體不僅僅是跨國零配件企業,還會有很多民營資本。而進入這樣一個戰國時代的時間,將取決于汽車價格下降的速度
注:請作者與我們聯系PCauto@PCauto.com.cn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