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劼同志,這位一生執著堅定追逐自己信念的老前輩,1954年投身于新中國第一個汽車生產基地,為中國自己設計和制造的第一輛汽車——也為具有“中國汽車”標志性地第一汽車制造廠的發展和壯大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當中國已不是中國的中國,當汽車世界以各自響亮的名字和紛亂又快速的腳步一路狂奔地跑向中國舞臺的時候,我難以忘記2002年春節,方老以82歲的高齡來到寧波,用他滿目深情的目光第一次親自打量一下“吉利美日”的生產基地,方老問我:“美日是什么意思?”我告訴老人家:“美好的日子從這里開始,是‘美日’名稱的由來。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是吉利集團的信念!
方老高興地點點頭。我記得方老的話:“吉利,任重而道遠!”我懂得老人的意思,這不是語重心長,這是汽車工業老前輩的一絲憂慮,打造中國汽車工業自己的民族品牌,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一種責任。在韓國大街上,跑的絕大部分都是現代、大宇韓國車,很少能看見豪華的進口車,韓國人認為坐外國車是一種恥辱——這種走向極端的“民族性”是否可取值得商榷,但在韓國你幾乎無法買到可口可樂就真令人瞠目結舌了。愛國,支持民族工業這樣的大口號和理念,竟可以通過一聽飲料來闡釋。
[上一頁] [1][2][3]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