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專家表示,城市堵車是繁榮的標志。其實,城市交通建設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通過積極探索,很多西方城市都積累了有益的經驗,按照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或緩解了交通不便的問題。
雖然遠隔重洋,但國外的相關經驗和對策對于我們解決自己的城市交通問題會有所啟迪。一些駐外記者和專家學者介紹了一些西方國家城市交通狀況和政策,相信通過借鑒他們的經驗,結合自身的特點,我們腳下的路一定會暢通起來。
倫敦:第一個吃"螃蟹"(建造地鐵)的勇敢者,至今仍受著它的恩惠。雖面臨挑戰,但地鐵在倫敦公交中的主力軍地位并沒被削弱。
倫敦是地鐵的發源地。時至今日,倫敦地鐵在總里程和車站數量上仍居世界之首,倫敦也因此被稱為"建在地鐵上的都市"。
倫敦地鐵有12條線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總長超過400公里,日客流量300萬人次,車站270多個。由于信號控制系統先進,運營調度良好,使交通高峰時段的班次僅相隔1分鐘,因此,乘客并不覺得擁擠。
倫敦地鐵與火車站、機場聯為一體。倫敦希思羅機場和所有火車站大廳里都有地鐵進出通道,再加上許多地鐵站設有汽車自動停車場,所以倫敦人出行通常是汽車、地鐵、火車、飛機交替使用,一環緊扣一環,既節省了時間,又減輕了火車站和機場方向的地面交通壓力。
![](/news/yjpl/10301/pic/0123icq8_1.jpg)
倫敦地鐵全面采用自動售票和檢票系統,車票分為單程、往返、日票、周票、周末票、月票和年票等諸多種類,票價則根據區間和時段不同而有所差別。一張日票交通高峰時段比非交通高峰要多花兩英鎊。
倫敦地鐵也面臨著挑戰,如早年建造的車站已顯破舊,通風不良,移動電話信號不通等問題,但地鐵在倫敦公交中的主力軍地位并沒因此削弱。
[1][2][3][4][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