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汽車報》報道:賽弗問世不到一年就銷售了2.3萬輛車,這在我國SUV市場上還不多見,在許多媒體上,賽弗品牌已開始與眾多洋品牌平起平坐。論它的生產廠家——保定長城汽車公司,沒有任何的外國汽車集團背景;論產品,一溜的國產貨,但賽弗卻能在當今崇拜洋品牌的汽車市場上獨樹一幟,這更是難能可貴的。那么,賽弗品牌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
并非摸到的頭彩
賽弗的崛起,讓業內不少人感到意外。確實,誰會想到,一個在行業中不知名的非主流企業,會在汽車市場上——而且是在一直被國內主流汽車企業所壟斷的乘用車市場上弄出這樣大的動靜來。于是,賽弗撞上了汽車市場的好運氣似乎就成了一種合理的解釋。那么,賽弗是不是像一些人說的是無意中在SUV市場上摸了個頭彩呢?不是的。
應該說,賽弗在我國經濟型SUV市場上確實是得了個頭彩。但這卻不是在誤打誤撞中得到的,而是提前判斷、精心準備、抓住時機,從而一鳴驚人。實際上,賽弗的研究開發和生產準備的時間長達兩年。據了解,早在2000年,長城汽車公司即開始醞釀推出賽弗,以開拓經濟型SUV市場。這反映出了長城公司超前的市場意識。2000年,我國經濟型SUV市場正處在最低迷的時期,年銷售量已降至1萬輛左右,當時我國的主流汽車企業均沒有看好這個市場,僅有的幾家SUV生產企業也已把注意力轉到了中高檔SUV市場上。在這個情況下,把企業發展的寶押在自己從沒有涉足,并且誰都不看好的經濟型SUV上,確實是需要有一定的勇氣的。充分的準備、精心的設計也反映在了產品上,賽弗與其他經濟型SUV相比,從外形、性能和配置上都別具一格、匠心獨具。因此,賽弗品牌的樹立絕不是碰運氣的結果。這也充分說明,市場只青睞那些有心人。許多人只看到了賽弗在市場上的崛起,而不了解為了這個崛起,長城汽車公司付出了兩年的艱辛。與那些有現成國外產品可以引進的許多主流汽車企業相比,這一準備的艱辛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憑借賽弗,長城汽車公司成功地實現了產品的換代升級。據長城汽車公司有關人士介紹,目前,賽弗的銷售量已達到該公司汽車產品總產量的一半左右。
強烈的共振效應
經濟學認為,消費者消費的不是產品,而是產品的功能。因此,一個好的產品品牌必然能為消費者提供充足的功能。具體說,它不僅要有與目標市場相配的產品質量、性能和配置,而且能滿足目標用戶的心理消費期望。這些功能,在賽弗身上都有著很好的反映?匆粋產品是否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用戶是最有發言權的。
一位在北京外資企業工作的崔先生轉了4個市場,比較了20多個品牌,最后買了賽弗,他說:“與同等車型相比,賽弗就是很特別。它的外觀有氣勢,高大威猛,前橋是扭桿彈簧獨立懸架,后橋是四連桿螺旋彈簧,軸距、離地間隙、接近角、離去角、爬坡度明顯大于同類車,舒適性、牢固性、通過性有著明顯的優勢!
[1][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