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費率改革一直是保險界、車行以及消費者密切關注的熱點。車險費率改革后,各保險公司有了自主制定車險費率的權力。改革之初,很多人都預測,費率市場化以后,車險費率以及回扣將大幅下降,消費者將得到真正的實惠。但實際情況是,改革前的傭金大戰和回扣大戰還是繼續重演。各地保險公司和保險行業協會制定的8%的傭金上限幾乎形同虛設。目前汽車經銷商代理車險的傭金基本上維持在20%左右,更高的也有。
在筆者看來,車險經營過程中的深層次的問題沒有解決,制定任何的所謂傭金上限或是價格同盟將是極不穩定的,目前所出現的傭金反彈也是很正常的。具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車行掌握了絕大多數的客戶資源。
目前機動車輛保險70%靠車行作為兼業代理銷售,可以說得車行者得市場,因此給車行一個有吸引力的手續費一直是保險公司搶奪市場的主要手段。只要車險通過車行代理銷售的銷售渠道沒有重大的變化,保險公司受制于車行的局面就不會改變。
其次,保險公司的車險產品雷同,沒有哪一個保險公司的產品對于消費者是極具誘惑力的,同時也沒有哪一個保險公司在其服務上是獨樹一幟的。因此,保險公司只能在價格競爭上做文章,這自然就離不開給車行的高傭金、高回扣了。
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保險公司自身經營體制的問題。一線的業務員只管業務的拓展,其傭金同銷售業績直接掛鉤,而和公司的利潤和經營狀況無關,另外,上級保險公司對下級保險公司的考核也主要體現在業務量上,而對于業務質量卻沒有做到真正的把關。因此,業務員只要能取得業務,什么費率、什么條件都敢給,根本就不管業務的質量。
[1][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