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本使消費者受惠,但過于頻繁反招抱怨
雖然影響汽車市場的因素很多,不過車價下調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汽車銷售。一位喜愛帕薩特的消費者告訴記者,他一直就想買帕薩特,但價格較高,遲遲舍不得買。后來帕薩特大幅降價,完全滿足他的心理價位,就立刻毫不猶豫地出手了。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信息部朱一平主任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生產累計完成207.66萬輛,同比增長34.13%;銷售累計完成202.72萬輛,同比增長31.99%。其中,轎車生產累計完成89.55萬輛,同比增長103.53%;銷售累計完成84.28萬輛,同比增長82.44%。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汽車市場仍然處于迅速擴大的狀態。
按常理推斷,消費者應該是最歡迎降價的。道理很簡單,少花錢多辦事嘛。但類似今年上半年這種降法,不僅在國際市場上罕聞,
就連“受惠”的中國消費者都有點“無福消受”了。消費者周先生在6月初買了輛紅旗“世紀星”,不料3天后該款車車價大降4萬元;消費者許先生在6月底提了一輛江淮瑞風商務車,第二天早晨醒來一看,這輛車的市場價已大降了3萬元!有人估算過,2006年底國內車價將同國際市場大致接軌,幾乎所有車型的價格將每年自降20%左右?上攵,在今后幾年中,降價將是國內車市的一種常態,類似周、許兩位先生的尷尬將會多次重演。
在波濤洶涌的降價大潮中,也有一些逆流而行的反,F象。新雅閣加價賣早已不是秘密,而且還有其他的部分車型如福美來、威馳、奧迪、MAZDA6等,既然價格能加起來,就說明有人認可這種行為。據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2003年7月信息發布會公布,支持這種行為的根源,歸根結底還是消費者自己。調查發現,有30%的消費者愿意為提前購買緊俏車型而多花錢,更有38%的消費者認為加價銷售合理。也許,當消費者被過于頻繁的降價看花了眼之后,反而希望它不要再降了。試想,有誰愿意忍受自己剛花錢買的東西就貶值呢?
面對心理不平衡的老客戶,許多廠商也曾想過給予一定的補貼,但往往覺得無從“貼”起。某汽車制造企業的一位商務經理說,降價往往是一個車型的許多配置一起降,每款車的原價都不一樣,補貼費用如何計算?如果統一補貼,購買較貴車款的客戶會不高興,如果分別補貼,購買便宜車款的客戶又會覺得廠家厚此薄彼。另外,所有車型幾乎都是面對全國市場銷售的,各地區的消費能力有差異,購買力也不一樣。對于較貧困地區用戶和沿海發達地區的用戶,補貼的費用是否一致?對于降價前一個月內買車的客戶和兩個月、三個月甚至半年前買車的客戶,補貼他們的費用高低如何界定?這筆賬實在已很難算清。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市場貿易委員會秘書長張伯順說,早在1994年,降價后的補償問題就為業內人士所討論,結果沒有商量出萬全之策,普遍的看法是,降了價,先行買車的人會要求補償,但如果是提了價,誰會掏錢補貼制造商?時至今日,仍沒有任何一個法規或草案提及價降補貼,看來,要求補貼這一行為很難得到法律支持。
[上一頁] [1][2][3]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