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仍會繼續,但影響力慢慢減弱
走過喧囂的上半年,進入下半年后,汽車市場仍然不平靜。7月21日,一汽-大眾旗下捷達前衛、都市春天和城市之星系列產品宣布調整價格,其中“捷達前衛”降幅最大,達到1萬元,這是一汽-大眾首次正面宣布捷達產品降價。3天后,上海大眾宣布全系列普通型桑塔納價格整體下調9000元,這是近年來普桑價格調整幅度最大的一次,其中基本型普桑的價格為9.89萬元,跌破10萬元大關。與此同時,老三樣的后繼產品———上海大眾的POLO、一汽-大眾的寶來和神龍公司的東風雪鐵龍愛麗舍也隨著7月22日售價為11.98萬元的愛麗舍X的上市,完成了各自近階段的價格調整。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廠家的產能繼續放大,產品供應量必將迅速提高。而隨著消費主體由公款向私人購車的轉變,消費者對汽車價格、車型、性能、配置、技術含量都更加挑剔。再加上經濟規模的提升,中國汽車企業已經具備了降價的承受能力。綜合以上種種原因,下半年的車市價格還會降低。
不久前,2003年天津汽車展覽會的組織者召開了一個名為“我與汽車有約”的市場研討會。就當前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進行研討,其中包括下半年汽車降價的問題。
與會的很多人都表示,現在的消費者已經不再簡單地為某款車降價而狂喜,也不會為某款新車的上市而盲目購買,面對變幻莫測的汽車市場,消費者的心態已經平穩了很多。今年上半年,當許多汽車廠家把降價作為撬開汽車市場的“利器”時,降價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殺傷力”,隨著汽車文化和汽車知識的普及,消費者對汽車的功能配置、技術參數和市場價格都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僅僅靠降價的市場手段,已經難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了。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汽車價格的競爭僅僅是初級階段的競爭。由于中國汽車市場并不成熟,所以現階段老是在價格上做文章,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汽車降價熱潮更趨白熱化,汽車市場也迎來了一個蓬勃發展時期,因此人們就更加關注今年下半年汽車市場的發展動向。下半年汽車市場的降價風潮會不會持續下去?消費者買車是應當注重汽車的價格還是價值?
與中國汽車企業的高額利潤相比,美國通用汽車公司2000年汽車總產量為823.5萬輛,是國內三大汽車集團總產量的3.44倍,但僅實現利潤44.52億美元,比中國三大汽車公司高出91%,銷售利潤率只有2.4%。中國汽車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是賣車。而且在關稅和進口配額的保護下,中國汽車企業實際上可以獲得部分超額利潤。而國外汽車企業由于激烈競爭之后,汽車生產已經不可能取得高額利潤,單純賣汽車賺不了多少錢,利潤主要來自于零配件和汽車金融服務。
目前國內部分汽車企業在遇到銷售阻力時,往往使用降價這招營銷手段,現階段看來也還屢試不爽。但當汽車價格逐漸和國際接軌,價格空間已經無路可退之后,廠家還能使用這一招嗎?趁距離與國際對手正面對壘還有幾年的緩沖期,中國的汽車企業應該在降價之外,再苦修一些別的高招了。(北京青年報)
[上一頁] [1][2][3]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