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境界:貼近消費者需求
無可置疑,車的設計除了受地理、溫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與目標消費者的審美及駕乘偏好相吻合。比如,歐洲車的底盤偏硬,舒適度稍差但操控性較好,這是歐洲人的偏好;美國車的底盤偏軟,舒適度佳但操控性略遜,這才投合美國消費者。所以,重新調較底盤以符合當地消費者的駕乘偏好,也是“軟本土化”中的一項。
那么,究竟中國消費者對駕乘的偏好是什么?凱越又是如何重新調較底盤的呢?基于銷售25萬臺別克車的市場經驗,以及多次對中國市場專項研究的結果,技術人員發現:中國消費者對于底盤舒適度、整車操控性的取舍正介于歐、美消費者之間。他們喜歡操控性好的車,卻不愿象歐洲人那樣完全犧牲舒適感。所以,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底盤調較是要讓兩種對立的性能達到最佳妥協,同時提高燃油經濟性。
基于這種考量,泛亞技術中心的美國資深底盤專家,在別克凱越的輪胎、減震器彈簧上下了苦功,更有采用德國SACHS技術的氣壓式減震器?在傳統油壓減震基礎上增設“氮氣填充室”?,令凱越具有領先同級車中難得的“精確操控+舒適駕乘”并重的感受。
當然,別克凱越身上的“軟本土化”杰作遠不止是底盤。為迎合中國消費者對于暖色調內飾、寬敞、豪華感覺的偏好,凱越中國版的內飾采用雙米色,并增加了高檔車級別的卷簾門式杯托。而內陷式座椅后背、中央扶手更為后排留出了寬敞空間。
事實上,認認真真地做好本土化,生產真正符合中國市場的產品,不僅是對中國消費者負責,更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現實方法。賽歐、君威、GL8根據“中國口味”推陳出新,在短短三年內就把上海通用汽車這一行業新兵送入全國汽車銷量前三甲,可見“本土化”是優是劣,市場早已給出答案。(經濟參考報)
察看評論詳細內容我要發表評論
[上一頁] [1][2][3]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