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降!降!這幾天車市降價的新聞一直不斷。從彩電到汽車,下一個會是什么?飛機還是火箭?降價好像已經變成國內商家的慣用伎倆,每逢有新品發布或是市場平淡的時候,總會有降價的叫聲不絕于耳。難道國內的商家就沒有其他的辦法有效參與競爭了嗎?
經常降價對于商家無疑是一個打擊。不僅是利潤率的降低,更是品牌形象的巨大損失。它只會讓普通消費者覺得汽車市場混亂無序或者產品質量沒有保證。對于那些正準備購車的人士來說,他們也擔心今天買的車明天就降價,所以他們寧愿選擇觀望。這種經常性的降價是無法在百姓心中塑造叫得響,在國際社會上走得遠的品牌,從而使企業長期處于一種低水平的競爭,并最終走向滅亡。不能怪國家不扶持,不能怪消費者不支持,要怪只能怪自己鼠目寸光,為了短期的回報犧牲了品牌的形象。
對于消費者來說,雖然能帶來短期的利益和折扣,但不妨想象一下:當國產品牌打拼到奄奄一息的時候,面對國外高價產品消費者將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還記得韓國藝人金喜善來中國出席一個影迷見面會的時候,就正式告訴中方的活動籌備方,接待最好是韓國車,且規格不計,實在不行,別國車也可,就是不乘日本車。歷史問題暫且不談,就韓國人這種剛烈決不僅僅是一種精神,而是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成為一筆巨大的物質財富。韓國的汽車工業,就是在這樣的民族精神激勵下,奮發圖強發展起來的。
韓國的汽車工業絕不會象中國的汽車工業這樣相互殺價,遍地開花,讓洋人各個擊破,大發其財。與韓國相比,我們的汽車工業既輸在精神氣節上,也輸在商家謀略上,更輸在人性弱點上。連著輸下來,時逢改革開放,二十年大好的時光,我們至今連一個實實在在民族品牌車也造不出。說來,這豈止是遺憾,簡直讓人悲憤。
任何事情都有個度。降價也不例外,產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必要調整或者為了快速占有市場而施行降價,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當降價作為一種手段繁復出現在競爭中時,那就會形成“圍觀”的局面。
你,還在圍觀嗎?
本文僅在提供更多資訊供讀者參考,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編者手記:您每天在瀏覽太平洋汽車網的時候,是不是對今天的新聞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你是不是想把你的心聲、觀點拿出來與眾位分享?PCauto汽車動態頻道今天正式推出“新聞今日談”短評欄目,讓大家有地方暢所欲言。如果您有鮮明的觀點、嬉笑怒罵的文字歡迎你來“新聞今日談”一吐為快,PCauto小編每天會將網友優秀的點評刊登出來。來信請發至:PCauto@PCauto.com.cn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