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有了故障才修的習慣而言,汽車三級維護(或稱三級保養)制度,,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特別是一級和二級維護,對于各類汽車仍然非常有效。廣大車主如果真正認識到"七分養、三分修"的深遠意義,汽車的養護業也必將有一個更廣闊的發展。
我國自50年代引進前蘇聯的汽車技術以來,相應地也引入了汽車三級維護(或稱三級保養)制度,直到現在,相當一部分汽車,還在沿用這一制度。
一級維護
一級維護的主要內容是以潤滑和緊固為中心,要求更換發動機的機油,系統檢查各總成內的潤滑油量。當汽車行駛到規定間隔里程(一般為1500至2000公里)后,由保養工配合駕駛員進行。一級維護實際上后來也就歸入了“首次維護保養”的范疇。
一級維護中檢查重點是發動機、變速器、制動系統、動力轉向系統和差速器的油量,以及冷卻系統、清洗系統和蓄電池的液面高低,不足時就要補充。要按規定向運動節點加注潤滑脂(在這些規定的部位一般都有黃油咀,便于用黃油槍加注潤滑脂)。對外露部分的連接件要進行檢查并緊固。清洗各種濾清器、化油器和汽油泵等。
在一級維護中強調潤滑和緊固是因為在汽車的初期運行中,各個運行部件還沒有很好地磨合,特別是高速運轉的發動機運動件會有一些金屬屑掉落到機油中,如不及時清除,將會加劇運動件的磨損。而各個運動件在高速相對運動時造成的高溫會使潤滑脂揮發,一旦形成干摩擦,運動件很快就會損壞。所以,必須注意定期添加潤滑脂。很多修理工和車主往往不重視檢查連接件的緊固情況,敷衍了事,這是很危險的,如有疏漏可能會引發大事故。60年代初,有一次我國用紅旗轎車接待羅馬尼亞的貴賓,一位坐有該國公安部長的車在下坡時剎車竟然會突然失靈,幸虧司機急中生智,一面用手剎車,一面將車撞向路旁大樹上,才避免了人身事故,但影響已經很壞。紅旗轎車是雙管路制動,有雙保險的功能,怎么會失靈呢?事后檢查才發現是制動總泵螺栓松脫造成的,小小的一個螺絲松脫,竟釀成了一場大事故,教訓極其深刻。
二級維護
也稱二級保養,習慣上簡稱為二保。是以檢查和調整為中心,除執行一級維護作業外,還需要更換三濾(即:機油濾清器、燃油濾清器和空氣濾清器),檢查和調整發動機、制動系統和電氣設備,進行輪胎換位等。這部分工作比較專業,一般都由專業維修工進行。
[1][2][3]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images/b12-3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