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2號令將道路運輸車輛的二級維護(保養)檢測分為三個步驟:
1、二級維護前的診斷檢測。主要是針對駕駛員的反映和車輛的外檢情況,應用儀器、設備對車輛進行不解體診斷檢測,以確定二級維護的附加作業項目。2、二級維護作業過程中的檢測。主要是對二級維護生產過程中的車輛維修質量進行跟蹤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由維修企業按標準進行,并作出檢測記錄。
3、二級維護竣工檢測。主要是對二級維護及其附加作業項目的作業質量進行檢測評定,由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按標準進行,出具的檢測報告,作為維修企業的質量檢驗員簽發出廠合格證的依據之一。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我們習慣上稱之為檢測線,由各地的交通管理部門根據交通部制定的統一標準審核批準,具有相應的權威性。汽車通過檢測線就可以檢測出它的汽車外觀和底盤技術狀態,汽油車排氣中的HC、CO、CO2和NOx含量,柴油車的排氣煙度,前輪側滑量,喇叭音量,速度表誤差,前大燈光度和光軸角度,各車軸重量和整車重量以及制動性能等,幾乎囊括了汽車行駛中需要確保的各項性能指標,并且用電腦直接打印出有關的數據,是否合格,一望而知。汽車每年要進行一次年審,在當地交管部門審定的檢測線上通過是必需的條件之一。
新的I/M汽車養護制
I/M是英文Inspect&Maintenance的簡稱,也就是中文檢查和養護的意思。I/M制是當今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對在用車輛進行強制性定期檢測,并對出現故障的車輛進行強制修理的制度,使在用車輛恢復和保持出廠時的原有標準和符合國家規定的排放控制值。
眾所周知,汽車的排放污染嚴重地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環境。一輛車經過檢測合格,但是經過一定時期的運行,其工況可能變化,排放就可能超標,因此,必需對每輛在用車進行有效的監控,使其穩定地保持排放在規定的標準范圍之內。推行I/M制就是要將發動機的工況調整到最佳狀態,把排氣污染盡可能地降到最低。
實行I/M制全新概念的養護制,就是用高科技護理技術取代傳統的拆卸修理,用不解體的內部保養替代外部拆卸修理,用日常的養護代替“外科手術"。實現免拆卸養護,在運行中養護,使車輛達到終生不大修的目的。
目前我國的I/M汽車養護制才剛剛興起,很多人甚至把汽車養護和汽車美容混淆起來,要知道汽車的養護包括汽車美容的內容,但遠不止美容這么簡單,它有著更加豐富的內涵。
[上一頁]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