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時代》在7月17日的13版報道的“在大容公司修車,奔馳車主可以隨車進入車間,與維修技師共同檢查分析故障、制定維修方案、鑒別比較零部件的工藝質量”的消息,如一石入水。眾多的車主給本刊打來電話“真的可以進車間看嗎?”“我的奔馳車隨便修一修就要兩三萬元,真不知道修什么了!”“為什么大修理廠、特約維修店都不讓車主進車間?”
沒想到短短的一則關于維修透明度的消息,會引起車主的強烈共鳴。
用戶要求看著修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不放心,怕自己對修理工表述的問題不清楚,怕修理工修車的時候遺漏;有的是好奇,想看看自己的車到底是什么故障,修理工是怎么解決的。對用戶和廠商來說,看和不看各有優缺點,難以評價“不允許用戶進車間,看著修理工修車的做法”對與不對,好與不好……
反對意見之一:為了車主生命安全
廣州本田汽車方莊特約銷售服務店、北京博瑞翔宸汽車銷售中心副總經理劉澤斌說,不讓客戶進車間是出于對客戶安全的考慮。
汽修車間里,汽油易燃、廢氣污染、清洗劑有毒、舉升器墜落,潛在的危險非常多。工人每天耳濡目染,養成一定的安全意識,知道什么地方不能站,什么東西不能碰,在每個工序,潛在的危險是什么。而用戶沒有經過生產安全培訓,少有自我保護意識,可能傷害自己,也可能傷害修理工。舉例來說,在修理工往下搭變速箱的時候,變速箱可能掉落。雖然摔壞了可以修,但墜落、滾動碰到人就麻煩了。
此外,車間里的交通完全不像馬路上那樣有秩序。以廣本店為例,每天要修80~100臺車,車間里車的密度很大。待修車上工位,完工交車下工位,不像馬路上那樣有秩序。如果再有100多用戶在車間里轉來轉去,秩序可想而知。
北京汽車修理公司五廠陳茁說,維修過程中發生的意外可能將車碰壞、甚至傷害用戶。曾經有一個汽修廠在換剎車片后險些將修理工的腿撞折。按照操作規范,換上新剎車片后,修理工要先踩兩腳剎車排氣。主修的修理工沒踩剎車就將車倒出臺架,要停車時才發現沒有制動了,車子頂著一個修理工的腿滑行了四五米,將那個修理工一直推到墻角的暖氣前面。要不是速度慢,就把修理工的腿頂折了。當時把被撞的修理工嚇得半死。如果是車主,那麻煩可就大了。當然,這是修理工操作失誤造成的。
車間里的工位距離很近,一個一個舉升器都挨著。曾有修理廠發生過舉升器突然落下的事情,假如當時客戶站在舉升器下面,后果不堪設想,立刻就會有某某人去某個修理廠修車被砸死的傳說在社會上流傳。
北京市交通局修管處的有關人士表示,修管處對客戶能不能進車間并無專門規定,但是客戶在修理車間內受到了傷害,都由修理廠承擔責任。以前曾發生過客戶進車間看著修車,不慎掉入地溝摔傷,控告修理廠的事情。現在,修管處要求修理廠在地溝不用的時候,都要加上蓋子。
反對意見之二:為了車主財物安全
劉澤斌說,來修車的客人魚龍混雜,如果車間隨便進,財物安全難以保證。有的客戶是真修車,有的是假修車,乘修理工不備偷專用工具、偷零件、偷技術資料、偷用戶放在車上的東西。現在汽修三廠一律要求用戶不能進車間,實行主修人負責制,如果用戶反映丟了東西,一律由主修人負責,工人的責任心容易加強。
陳茁說,客戶的車開進修理廠維修過程中,如果發生車輛損失由修理廠負責。曾有維修站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一個車主在取車后,稱自己的備胎丟了。而車輛進廠時,工作人員沒有認真檢查。最后由維修站賠了客戶一條新胎。
[1][2][3]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images/b12-3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