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蜀談話時的表情十分豐富,時而亢奮,時而沉寂,時而流露出一種孩子般的天真。
趁她梳理自己思緒的時候,我小心地掉轉了話題:“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和練衛飛聯手搞汽車營銷的呢?”
王蜀眼中的練衛飛
王蜀的反應是很快的。她說真不好意思,過去的事一扯起來就收不住了。接著,她便把思緒從往事的追憶中轉到了現實中來。她先介紹了一下當時的背景:“1998年以前,在廣州做汽車經銷的大多是廣東人,當然是男的多,有女的但很少。當時主要是做進口車,那會兒很賺錢。后來,那些賺了錢的人沒事干,淪為休閑一族,整天不是打麻將就是喝茶聊天。也有一部分人是屬于思考型的,練衛飛就屬于這一類。他是西南交大畢業的,是一個從很窮的農村里出來的人。大學畢業后,他被分到廣州的公交公司,在辦公室做辦事員。那時,他就抱定了一搏人生的心態,不管是不是份內的事,包括別人不肯做的事他都搶著去做。用他的話講,屬馬的人就是要吃苦耐勞。后來,他被領導看中,才得以從辦公室里走出來,接觸到外面的精彩世界。”
王蜀笑著說:“其實,說起來,練衛飛的經歷既簡單又豐富。在汽車營銷這一行,他先頭做得很小,只做進口車這一塊,但他的運氣確實不錯,到了1997年時,他在廣東私營的汽車經銷商中,規模已經做得比較大了。”
在談到她與練衛飛是怎樣合作時,她說:“練衛飛最早有兩個合伙人,一個是屬于有資金沒點子的那種,另一個雖然沒資金沒點子,但卻有些可以利用的社會關系。三人合作了一段時間之后,那兩個人掙了些錢就不想接著往下做了,于是就撤了出去。練衛飛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尋找新的合作伙伴,于是,他和我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我最看中練衛飛的地方是他的抱負。他的目光遠大,做事腳踏實地,每天玩命地工作卻不完全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更大的追求。”
據王蜀講,在與練衛飛合作之前,她曾在香港做過兩年多的汽車營銷,積累了一定的實力。當練衛飛請她聯手時,她早已聞知練衛飛的大名。
“為了上廣州汽車博覽中心這個項目,我們進行了反復的評估和多次的探討,去過許多地方考察,包括國內和國外。考察得出的結論是,上汽車博覽中心這樣一個大項目,首先要在地理位置上占據優勢,但成本卻非常高;其次是搞這樣一個平臺,經營模式如何做?練衛飛認為,如果是搞第二個‘亞運村’就沒什么意義了。當時,全國有不少人在搞汽車交易市場,但規模都不算大。在考察中我們發現,國外大多數汽車經銷商采用的都是汽車專賣店的方式,這種方式最大的特點是需要具備良好的購車環境和現代氛圍。我們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有沒有這么大的能量把汽博中心撐起來,尤其是服務、營銷到公共關系這三大塊,因為這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風險。經過慎重的分析研究之后,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優勢,這個優勢就是我們已經想這么去做了,而當時很多人既沒有這種想法,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去做。特別是在許多汽車經銷商只考慮把錢裝進腰包里時,我們卻敢于投資硬件環境,先搭建這樣大的一個平臺,然后再來操作這樣一個企業,再做自己品牌,那時候真的沒有人敢這么去做。因為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投資。練衛飛的觀點是,既要做自己企業的品牌,又要企業有自身真正的實力,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夠抵抗各種風險。現在看來,練衛飛確實是有眼光的,也是有魄力的。再比如,當時在決定要不要拿下這塊地時,有些人是猶豫的,但練衛飛很堅決,他表示,即便是業主已經與人簽了合同,他也要花高價把這塊地給拿下來。”
[上一頁] [1][2][3][4][5][6]
[下一頁]
|